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2-12 作者:成都活动策划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篇
  为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清除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XXXXXXX环境保护法》、《XXXXXXX水法》、《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成立医疗污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付建华
  副组长:廖海义 李迪希
  成 员:李姣芬 王 配 刘红阳
  二、职责分工
  组 长: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负责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工作。
  副 组 长:协助、配合组长抓好应急救援协调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和指导。
  成员:负责应急救援的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应急救援的处理及善后工作;负责收集、掌握和上报突害信息;负责应急救援实施工作;
  负责事故及救援现场的安全保障。
  三、主要工作职责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的有关要求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若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由厂统一布置应急救援的`实施工作,并对实施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同时在医院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人员、物资、设备和场地,配合上级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秩序的工作后适时发布通报,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在医院内公布。
  四、工作原则
  1、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污水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污水医疗污水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处理。
  3、对被医疗污水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6、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再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7、对引起事件的责任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篇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成都庆典策划市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我市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少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和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水生态环境不受污染,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减轻因突发水污染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及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XXXXXXX突发事件应对法》(20__年11月1日);
  《XXXXXXX环境保护法》(20__年1月1日);
  《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20__年1月1日);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2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__);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条例》(20__年4月26日);
  《黑龙江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黑政规〔20__〕2号);
  《高新区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牡政发〔20__〕4号)。
  《成都庆典策划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绥政办发〔20__〕27号)
  1.3工作原则
  (1)依法依规,明确职责。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我市环境应急管理,明确政府及部门在水污染突发事件响应过程中的职责,使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2)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居安思危,及时预防、控制、消除各类环境安全隐患,提高防范和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能力,尽可能减少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
  (3)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应急体系,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充分动员和发挥政府及部门作用,并依靠社会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4)平战结合,整合资源。做好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和企业环境救援力量,整合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应急物资信息,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成都庆典策划市市域范围内各类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中所指突发水污染事件,是由于突发水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水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具体包括以下六类:
  (1)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事故。
  (2)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事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使用、贮存、排放不当等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水体污染事故。
  (3)易燃易爆物品泄漏污染事故: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氯气、氨气、苯、甲苯等气体和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泄漏所引起的水体污染事故。
  (4)油类污染事故:原油、燃料油、润滑油等各种油品在生产、贮存、使用等过程中由于意外造成泄漏所引发的水体污染事故。
  (5)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突发事故而造成河湖水体污染事故。
  (6)由交通运输事故造成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而引发水体污染事故。
  受污染对象主要包括地表水、饮用水、地下水,由于水污染物泄漏导致空气污染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按照大气应急预案等其他相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成都庆典策划市水环境敏感目标为五成都生日庆典策划水库、金家沟水库饮用水水源地。
  由其他突发事件引发的水环境污染,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在统一指挥下做好次生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1.5事件分级
  按照水污染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将水污染突发事件分为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Ⅲ级(较大)和IV级(一般)四个级别。
  1.5.1I级(特别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
  (1)因水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水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水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水污染突发事件。
  1.5.2II级(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
  (1)因水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水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__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水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水污染造成成都庆典策划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1.5.3Ⅲ级(较大)水污染突发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水污染突发事件:
  (1)因水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水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__万元以下的;
  (4)因水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水污染造成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跨设县(市)、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
  1.5.4Ⅳ级(一般)水污染突发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水污染突发事件:
  (1)因水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水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水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级别的。
  2、组织体系
  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可能牵涉各方面的政府部门和援救力量,为使应急救援工作有序、快速而有效地开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各方的工作,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应急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应急任务。各应急组织机构相应职位的人员发生变化时,其职责由相应职位的人代替。
  2.1领导机构
  2.1.1成立成都庆典策划市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市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高新区市成都庆典策划生态环境局局长、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担任。市指挥部成员由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市发改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卫健局、成都庆典策划镇、成都快闪店活动镇、综合保税区管理局、边合区管理局、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等部门分管领导担任。
  2.1.2市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落实市委、市政府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决策布置;配合国家、省、高新区市有关部门做好特别重大、重大、较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负责指挥全市一般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负责协调市区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较大以上级别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并向高新区市指挥部办公室提供及时、准确的现场材料;按照高新区市指挥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组织协调我市有关部门开展水污染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积极配合应急专业机构的现场处置、采样监测、物资调集、专用设备供给等工作;组织实施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和环境修复工作。
  2.2办事机构
  2.2.1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市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高新区市成都庆典策划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由高新区市成都庆典策划生态环境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生态环境局主管水环境工作副局长领导、市应急管理局分管副局长担任。
  2.2.2市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市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我市水污染突发事件信息的编写、报送;组织修订市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参与事件的调查、指挥、救援、处置及后评估;承办市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3成员单位及其职责
  高新区市成都庆典策划生态环境局:负责组织、协调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现场调查;提出控制、消除环境污染的建议;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现场泄漏污染物的处置和环境修复提出建议;会同公安部门对水污染突发事件中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配合主责部门做好由其他突发事件引发的次生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负责协调对水污染突发事件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分析并及时提供监测数据。
  市水务局:负责提供相关水文资料。负责协调河流的调水、配水;指导对水利工程、库区发生的水污染突发事件进行处置;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配合做好有关河道、水库等水体功能区的现场监测。
  市住建局:负责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城区排水系统的管控和城区、镇、村污水处理厂应急处置的监督指导;负责组织因水污染突发事件造成园林绿地破坏后的恢复重建工作。负责水污染突发事件发生时,城区供水系统的管控应急处置的监督指导。
  市公安局:负责水污染突发事件影响区域实施治安警戒,维护现场秩序;组织人员疏散、撤离;负责对水污染突发事件涉嫌犯罪的责任人及责任单位追究刑事责任;协助做好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负责水污染突发事件现场交通组织和指挥、疏导工作,必要时按照市指挥部指令,依法采取交通管制、限行等措施。
  市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必要时在水污染突发事件区域设立移动气象站,开展加密观测,提供现场气象监测预报信息。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依法对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经营的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协助事发所在地相关部门做好因水污染突发事件紧急疏散、转移的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市发改局:负责加大水污染突发事件处置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资金争取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中央预算资金支持。
  市民政局:负责指导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捐助工作,协调做好死亡人员遗体处置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应由我市财政安排的经费保障相关工作。
  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因开采矿产资源引发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因种植业生产、畜禽养殖业引发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负责水污染突发事件引发的动物疫情的监测、调查、控制及扑灭等工作。
  市卫健局:负责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市城管局:负责垃圾处理等应急处置。
  市委宣传部:负责会同相关涉事责任部门做好水污染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引导舆论;协调相关新闻单位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成都庆典策划镇、成都快闪店活动镇政府:组织开展一般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的前期准备,并向市指挥部办公室提供及时、准确的现场材料;按照市指挥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配合本地有关部门开展水污染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积极配合应急专业机构的现场处置、采样监测、物资调集、专用设备供给等工作;配合实施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和环境修复工作。
  综保区管理局、成都庆典策划边合区管理局: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园区内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措施,配合开展园区环境应急演练;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园区内水污染纠纷、事故。
  2.4专家组及职责
  事故发生后,市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现场应急工作需要,聘请相关专业专家到现场指导。应急专家咨询组在污染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应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应急工作全过程和日常工作中起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1)在污染源排查中迅速对时间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
  (2)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3)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
  (4)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
  (5)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6)为各应急小组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7)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8)协助应急救援人员的日常培训和咨询工作,协助事故的调查工作,协助企业的事故评价。
  2.5现场指挥部组成与职责
  发生一般以上及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市政府成立现场指挥部并指派一名现场指挥部负责人。根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际,设立5个专业小组:
  (1)应急处置组。负责现场保护、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和维护现场秩序。
  (2)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救护和抢险救援。
  (3)医疗救护组。负责组织医疗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治。
  (4)新闻宣传组。负责策划、组织、指导、协调省、市和境外新闻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权威救援信息;邀请部门领导、专家等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密切关注、分析研判境内外媒体对事故的报道情况,为舆论引导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
  (5)善后工作组。负责接待、安抚、抚恤和善后处置工作。
  2.6重点排污企业
  2.6.1可能发生水污染突发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定期进行演练。
  2.6.2根据《关于印发《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办监测〔20xx〕86号),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事业单位,纳入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一)一种或几种废水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大于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设定的筛选排放量限值。
  废水主要污染物指标是指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以及汞、镉、碑、铭、铅等重金属。筛选排放量限值根据环境质量状况确定,排污总量占比不得低于行政区域工业排污总量的65%。
  (二)有事实排污且属于废水污染重点监管行业的所有大中型企业。
  废水污染重点监管行业包括:制浆造纸,焦化,氮肥制造,磷肥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漂白、染色、印花、洗水、后整理等工艺的纺织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皮革躱制加工,毛皮躱制加工,羽毛(绒)加工,农药,电镀,磷矿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乳制品制造,调味品和发酵制品制造,酒和饮料制造,有表面涂装工序的汽车制造,有表面涂装工序的半导体液晶面板制造等。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废水污染重点监管行业。
  (三)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已发放排污许可证的产生废水污染物的单位。
  (四)设有污水排放口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五)所有规模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日处理10万吨及以上或接纳工业废水日处理2万吨以上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规模限值。
  (六)产生含有汞、镉、碑、铭、铅、氯化物、黄磷等可溶性剧毒废渣的企业。
  (七)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承担污染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
  (八)三年内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或者因水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企业事业单位。
  (九)三年内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被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予以“黄牌警示的企业,以及整治后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被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予以“红牌”处罚的企业。
  2.6.3企业事业单位发生(或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事发地所在地相关部门或者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监测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日常水环境安全监测工作,并对可能导致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信息加强收集、分析和研判。应急、水务、住建、公安、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气象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可能导致突发水污染事件的信息及时报告当地相关部门的同时,通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当出现可能导致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情况时,要立即报告当地相关部门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3.2预防措施
  各水环境风险源企业要认真落实水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排查治理水环境安全隐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明确重点防范部位,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可能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市政府应急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和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掌握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组织环境风险源企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检查;各市政污水处理厂(站)及企业污水处理厂(站)应定期定时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维护,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3.3预警
  3.3.1预警的发布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水污染突发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标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等级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经市政府批准后,报请高新区市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发布红色、橙色预警。发生(或可能发生)较大、一般水污染突发事件,由成都庆典策划市政府发布黄色预警、蓝色预警。
  3.3.2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市政府应当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宣布解除预警,适时终止相关措施。
  3.3.3预警措施
  发布预警信息后,根据事件具体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应当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1)分析研判。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2)防范处置。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在受污染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不能直接接触与不能饮用的水体等健康防护措施。
  (3)应急准备。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并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
  (4)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解读。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3.4信息报告与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并立即向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因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生态环境部门。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通过互联网信息、日常监测、环境污染举报热线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收集,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生态环境部门接到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报告或监测到相关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向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同级相关部门报告,并通报同级其他相关部门。突发水污染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下游流域的,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行政区域同级相关部门应急管理部门、下游流域的相关管理部门。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必要时可越级上报。
  4、应急处置
  4.1信息报告
  4.1.1信息报告时限和内容
  水污染突发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发现水污染突发事件后,应及时、准确向市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对初步认定为一般(IV级)或者较大(Ⅲ级)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四小时内向市政府和上一级相关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报告。
  对初步认定为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向市政府、高新区市生态环境局、省生态环境厅报告。
  水污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水污染突发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对突发事件动态情况、应急响应情况、预案执行情况、事件发展趋势、事件及其处置的新进展新情况等要及时续报。对性质严重、情况复杂、后续工作时间较长的突发事件实行“日报制度。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7日内,要及时上报总结报告。
  4.1.2调查核实
  市指挥部在接到水污染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核实,查明引发事件的污染源,确定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市指挥部负责一般水污染突发事件的调查核实,必要时,报请高新区市指挥部办公室给予帮助。对于较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由高新区市指挥部负责调查核实。对于特别重大、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在省级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成立前,由高新区市指挥部负责组织先期调查核实。
  4.1.3信息通报
  市指挥部负责在应急响应的同时,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县(市)、区相关部门通报情况。市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将相关信息向市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
  4.2先期处置
  4.2.1水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全力组织开展救援;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控制危险源,严防污染物进入外环境,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的扩大。
  4.2.2市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赴水污染突发事件现场进行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避免污染物向外环境扩散,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灾害发生。同时,指挥协调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做好周边群众的安全防护和情绪安抚工作,并随时向市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先期处置情况。
  4.2.3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接到事件信息后,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现场及周边相关信息,同时赴现场做好应急调查、监测、处置工作,尽可能了解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及地理位置、水文情况、主要污染物和泄漏的形式及数量、对饮用水水源及人群的污染危害情况、应急监测情况、人员伤亡与疏散情况、可能产生的污染隐患与后果、已采取的应急救援和污染防控措施等信息,为应急响应与处置做好准备。
  4.3分级响应
  4.3.1I级响应
  发生特别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由市政府报请高新区市政府启动I级响应,市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赶赴现场,配合高新区市指挥部组织先期现场调查及应急处置工作。
  当省政府成立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并启动省级应急预案时,市指挥部配合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4.3.2Ⅱ级响应
  发生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由市政府报请高新区市政府启动II级响应,市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赶赴现场,配合高新区市指挥部组织先期现场调查及应急处置工作。
  当省政府成立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并启动省级应急预案时,市指挥部配合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4.3.3Ⅲ级响应
  发生较大水污染突发事件,市政府报请高新区市政府启动Ⅲ级响应,高新区市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和处置工作。市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赶赴现场,配合高新区市指挥部组织先期现场调查及应急处置工作。
  4.3.4IV级响应
  发生一般水污染突发事件,市政府启动IV级响应,负责具体指挥和处置工作,及时将现场处置情况报高新区市指挥部。市政府主要领导迅速赶赴事发现场,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4.4指挥与协调
  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派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及时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等。
  4.5现场污染处置
  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导流、拦截、收容、转移等针对性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当涉事主体不明时,在做好应急处置与应急监测的同时,生态环境部门立即组织力量对污染来源开展调查,查明涉事单位,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
  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按照权限配合、组织制定综合治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追踪并分析污染物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调水稀释、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等方法处置污染物。必要时,要求其他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4.6应急处置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1)开展污染源调查和监测工作,查实并切断污染源头,封锁危险场所,严防危害扩散,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及时调整和优化监测方案,必要时建立联合监测机制,为全面掌握污染情况提供数据支持。
  (3)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4)调集相关应急物资,采取阻断、覆盖、隔离、过滤、清洗、封闭、中和、稀释、转移等措施处置污染。
  (5)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6)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4.7应急抢险和救援
  根据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分类,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市政或企业污水突发事件、灾难性事件引发水污染事件和恶意排污引发水污染事件应分别采取相应的应急抢险和救援措施。
  4.7.1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抢险和救援
  发生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启动应急预案,进入预警状态。同时,市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信息的监控和收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发布预警公告。蓝色预警由市政府负责发布,黄色预警由市政府报请高新区市负责发布,橙色及红色预警由高新区市政府报请省政府发布。根据事态的发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生态环境部门立即着手开展监测、调查和应急准备工作,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7)分级启动应急供水预案。
  4.7.2市政或企业污水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和救援
  (1)市政污水管道破损,导致污水外泄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关停上游泵站,避免因不能及时输送而发生污水溢出。同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a.及时通知相关市政部门和排污企业,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将污水引入调节池和输送管道内进行临时存贮。
  b.通知沿线污水排放企业及有关市政污水处理公司视情况调整污水排放,控制上游生活污水的应急排放,直至管道恢复正常输送。
  c.确需利用泵站超越管附近的河道作为临时蓄水池时,应征得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的同意,并采取有效的堵截措施。泵站恢复正常运行后,应将河道中存放的污水全部抽入污水管道中。
  d.在市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沿线污水排放企业应立即停止污水排放。确需实施污水应急排放的,排放企业应当启用自备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预处理,达到内河排放标准后再行应急排放,生态环境部门应对污水排放实施监测。
  (2)企业污水管线破损导致污水外泄事件发生时,应及时通知责任排污企业,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将污水引入调节池和事故池内进行临时存贮。责任单位应马上停止生产,组织对管道或泵站的抢修。
  4.7.3灾难性事件引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抢险和救援
  (1)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2)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
  (3)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生态环境部门立即着手开展监测、调查工作,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
  (4)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5)立即疏通污水排放系统,由污水处理厂启用应急设施,接收灾难性事件处置产生的大量污水。如果污水处理厂负荷过大,由市政府责令企业生产设施限产、停产,确保事故废水得到妥善处理,达标排放;
  (6)在市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对事件产生的污水可能污染的河道或水域进行严密监控,必要时采用关闭上下游闸门,减小污染可能影响的水域范围;若受纳地表水未设置闸门,则可采用筑坝封堵措施,减小水污染事故可能影响的区域和范围;
  (7)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4.7.4恶意偷排引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抢险和救援
  (1)企业偷排废水或恶意倾倒一经发现,责令责任单位停止生产和排放,并将相关责任人移送公安机关;
  (2)相关部门或企业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由市政府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生态环境部门立即着手开展监测、调查工作,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
  (5)在市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对事件产生的污水可能污染的河道或水域进行严密监控,必要时采用关闭上下游闸门,减小污染可能影响的水域范围;若受纳地表水未设置闸门,则可采用筑坝封堵措施,减小水污染可能影响的区域和范围;
  (6)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4.8应急监测
  水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根据水污染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启动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相应的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监测的质量保证等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一20__)。事件发生初期,现场指挥机构根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污染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水文和地域特点迅速制定监测方案。根据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监测方案。生态环境部门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分析并及时提供监测数据。
  4.9专家会商
  现场指挥机构组织专家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估,判定污染物种类,预测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污染程度、危害范围和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污染区域隔离与解除、人员撤离与返回等措施建议。
  4.10信息发布
  特别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实施。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由省相关部门负责实施。较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由高新区市相关部门负责实施。一般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由成都庆典策划市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4.11应急终止
  4.11.1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终止: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经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基本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经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11.2终止程序
  当满足响应终止条件时,由启动响应的相关部门终止应急响应,相应应急指挥机构随即撤销。必要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应急终止消息。应急状态终止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展后期工作。
  5、恢复与重建
  5.1善后处置
  应急结束后,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善后处置工作;市政府负责组织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做好清理现场、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等各项善后工作。
  5.2损害评估
  市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
  突发水污染事件损害评估工作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环发〔20xx〕85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环办〔20xx〕118号)和《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环办〔20xx〕90号)等相关规定执行。
  5.3调查处理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2号),生态环境部门会同与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相关的部门组成调查组联合开展调查工作。根据应急调查的结果,形成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全过程的应急工作以及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分析、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6、应急保障
  6.1技术保障
  市指挥部办公室应组建应急救援专家咨询组,提供多种联系方式。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应急响应行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6.2资金保障
  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由市财政局按照有关财政应急保障规定给予安排和拨付。
  6.3物资设备保障
  各成员单位在利用现有水污染事件应急物资、庆典用品、设施的基础上,根据应急工作需要,配备和更新本部门水污染事件应急物资庆典用品;各镇政府按预案要求储备有关重要物资。
  6.4通信与信息保障
  事故现场指挥部与应急指挥机构及各成员单位、事故企业、各应急救援小组之间应保持通信与信息畅通。尽量利用现有通信资源,当现有通信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启动备用通信手段,必要时,动用国家救灾通信保障系统。
  6.5人员保障
  环境应急监测队伍、消防救援队伍、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及其他相关方面应急救援队伍等,要积极参加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应急处置与救援、调查处理等工作。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为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制订、污染损害评估和调查处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
  6.6宣传、培训和演习
  6.6.1市指挥部办公室应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开展水污染应急预防知识和自救技能宣传。
  6.6.2定期开展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应急处置人员培训,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提高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提高事件预警、应急响应的组织指挥、部门协调、现场控制、紧急救援的应对能力。
  6.6.3市指挥部按照本预案要求,定期组织成员单位进行水污染应急实战联合演习,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6.7监督检查
  市应急局负责对预案实施全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包括相应的保障应急措施到位情况、培训和演练情况、公众信息交流和宣传教育情况等。
  7、监督管理
  7.1应急演练
  市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业性或综合性的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7.2宣传教育
  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及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水污染应急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基本常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自救互救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鼓励公众及时报告水污染突发事件。
  7.3应急培训
  市指挥部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进行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培养环境应急处置、监测等专门人才,增强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能力。
  7.4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和危害后果,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至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实施应急预案的;
  (3)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4)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5)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6)阻挠指挥部紧急调用物资、人员或者占用场地的;
  (7)有特定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期不坚守岗位,不及时掌握应急状况,临阵脱逃或者玩忽职守的;
  (8)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期哄抢国家、集体或者公民财产的;
  (9)阻碍应急人员执行职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10)不按照规定和实际情况报告实情的;
  (11)散步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
  (12)有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的。
  8、附则
  8.1预案管理
  本预案应随着市环境应急管理情况的变化及时予以修订完善。各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或工作方案,报市指挥部备案。
  8.2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高新区市成都庆典策划生态环境局组织制定,并根据情况及时修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8.3引用文件
  本预案中引用的相关文件,如有更新,则按照该文件最新版本规定执行,不再另行发文;如引用文件规定变更影响到本预案执行,则由高新区市成都庆典策划生态环境局立即组织修订本预案,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3篇
  1、总则
  1.1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荆江水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荆江局、荆江中心)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调查监测应急能力,切实履行职责和规范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程序,保证我局应急调查监测及处置快捷有序,及时准确地为上级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减轻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快速准确、及时有效的原则做好我局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调查监测及处置工作。
  1.3 编制依据
  ⑴ 《XXXXXXX水法》;
  ⑵ 《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
  ⑶ 《XXXXXXX水文条例》;
  ⑷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国办函[20xx]33号);
  ⑸ 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⑹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⑺ 水利部《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暂行办法》;
  ⑻ 水利部《突发公共水事件水文应急测报预案(试行)》;
  ⑼ 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文工作的通知》(水文[20__]379
  号);
  (10)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1.4 适用范围
  荆江局(荆江中心)直接管辖的长成都演出公司流或支流河段(湖泊、水库)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时,适用本预案:
  ⑴ 发生或可能发生大范围水污染的;
  ⑵ 集中供水水源地发生水污染,影响或可能影响安全供水的;
  ⑶ 发生水污染事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影响社会活动策划书的;
  ⑷ 因各类事故引发的影响重大的水污染事件。
  2 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领导小组
  荆江局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是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调查监测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决策、组织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工作,水环境监测分析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局属相关部门紧密配合。
  2.2 领导小组职责
  ⑴ 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与指导我局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工作;
  ⑵ 研究决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⑶ 负责建立全局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网络,审定、批准我局《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预案》;
  ⑷ 及时向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重大水污染事件信息、应急调查监测结果、事态进展、发展趋势分析、事件处理建议及事件影响分析;
  ⑸ 负责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相关新闻报道的审核批准。
  2.3 水环境监测分析室职责
  ⑴ 负责组织编制荆江局《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预案》;
  ⑵ 负责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信息的接收及分析,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信息和提出建议;
  ⑶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相关部门配合下具体实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调查监测工作;
  ⑷ 承担有关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工作会商的安排、联络、文件的编制;
  ⑸ 负责编制我局应急监测能力需求,参与编制有关应急能力建设项目建议书;
  ⑹ 接受上级安排参加跨区域应急监测工作。
  2.4 局办公室职责
  负责局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2.5 行政办公室职责
  负责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能力建设,提供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经费保障。
  2.6 综合事业中心职责
  负责提供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后勤保障。
  2.7 党群办公室职责
  负责提供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人力资源保障。
  2.8 技术管理室职责
  负责水文、测绘要素监测的管理与协调。
  2.9 各分局职责
  负责本局辖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信息收集、上报。
  3 应急调查监测工作程序
  3.1 水文局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流程图
  略
  3.2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信息收集
  ⑴ 充分发挥局属各水文站分布线长面广的优势,收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信息。局属各水文站要将收集和报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信息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加强观察本单位管辖河段、工作现场或驻守地附近的河段水质变化情况,发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及水体出现异常现象(包括水质变色发臭、死鱼、大量泡沫、大面积油污等等),应及时报告。我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报告所辖河道和地域内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信息;
  ⑵ 利用其他各种有效途径,如关注新闻媒体有关报道、加强与流域内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有关信息的沟通等方式,广泛收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信息;
  ⑶ 来自上级的批示。
  3.3 应急预案启动
  由领导小组批准启动应急调查监测程序。下达应急调查监测命令后,应在1小时内通知需要参与部门并做好出发准备。
  出发前准备包括:人员的确定及分工,交通方式及交通工具的确定,初步应急调查监测方案的制定,现场应急调查监测仪器设备、试剂、采样设备和样品容器、监测质量保证以及防护器材、通讯照明器材、照(摄)像机等准备工作。
  3.4 现场调查、监测及采样
  ⑴ 应急调查监测人员到达事件发生现场后,应立即开展调查,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收集事件发生原因、时间、地点、污染物种类、数量、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区域等有关信息,并做好记录;
  ⑵ 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和应急调查监测相关技术要求,对初步应急调查监测方案进行确认和必要调整,确定监测方式、点位、项目、频次等,必要时报领导小组批准实施;
  ⑶ 当污染物种类不明或现场难以调查清楚时,应通过技术分析尽快确定,必要时进行专家咨询;
  ⑷ 现场调查监测人员根据应急调查监测方案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现场准备,并尽快开展现场取样监测和污染动态的监控监测,并做好记录;
  ⑸ 需要监测的主要污染物项目,如果无法在现场进行监测,现场人员应采集样品,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要求进行标识、妥善保存、做好记录,并快速送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人员接到样品后,应按质量保证要求制备附样,妥善保存至污染事件处理结束,同时,迅速开展分析,尽快提交测试分析结果;
  ⑹ 对于我局不具备分析能力的主要污染项目,应积极寻找具有该项目分析能力的合格单位送检。如一时难以找到合适送检单位,应尽快报告领导小组或请求上级联系协商解决;
  ⑺ 水环境监测分析室应将现场调查监测结果和实验室分析结果汇总形成应急调查监测初步报告,并及时报送领导小组;
  ⑻ 现场调查监测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做好自身防护,同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确保安全。
  3.5 跟踪监测
  ⑴ 应急调查监测期间,监测频次视污染程度、影响范围而定,通常不应低于每日1次,必要时应实行连续监测,并根据污染传播情况实行跟踪监测;
  ⑵ 对滞留在水体中短期内不能消除、降解的污染物,要继续进行跟踪监测(监测频次视实际情况确定),直至污染影响基本消除、水体基本恢复环境原状。
  3.6 应急监测报告
  ⑴ 对重大水污染事件应编制应急调查监测报告,应急调查监测报告采用文字型报告,必要时可附图表说明,一般为一事一报;
  ⑵ 应急调查监测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时间、地点、过程等)、事件发生原因、主要污染物、进入水体数量、事件发生水域水文特性及可能传播情况、污染动态、应急监测情况(监测布点及位置、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结果)、污染影响范围、造成损失、已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处置建议等。为保证报告的及时性,不要求每份报告中都包括全部内容;
  ⑶ 水环境监测分析室负责编制应急调查报告,报送局领导小组;
  ⑷ 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应急调查监测报告;
  ⑸ 应急调查监测报告经审核批准后,上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和上级有关部门。
  3.7 新闻报道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新闻报道应严格执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__]22号)和《关于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xx年2月27日印发),未经上级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外部媒体提供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有关材料。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4篇
  1.1编制目的
  进一步建立健全霍山县相关部门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以下简称“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快速、科学地进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和社会影响,确保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XXXXXXX环境保护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XXXXXXX安全生产法》、《XXXXXXX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都亮灯仪式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因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由危险化学品泄漏、废水事故、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事故、水体富营养化等事件引发的水环境污染事件,包括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造成的污染饮用水源事件,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以及因自然灾害和人为投毒而造成的污染饮用水源的事件。
  (2)由危险化学品燃烧(或爆炸)、工矿企业废气事故、大型建筑工地扬尘等事件引发的大气环境污染事件;
  (3)由危险化学品泄漏、废水事故、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事故、自然灾害等事件引发的土壤污染事件;
  (4)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
  (5)放射源因管理不当、遗失或被盗等原因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群健康的事件。
  1.4预案体系
  构建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各有关部门负责制定本系统的相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县应急局备案。
  (2)企事业单位制定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存在环境风险源的重点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县生态环境分局和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备案。重点单位名单由县生态环境局确定并实施动态管理。对霍山县范围内可能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高新项目,在环评阶段应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县生态环境分局审核备案。
  1.5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宣传普及环境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环境污染事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向相关部门报告。
  (2)属地负责。发生突发事件由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各乡镇及县经济开发区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乡镇的,由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
  (3)分级控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危害情况,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四个等级进行预警,并实施分级控制。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处置方案。
  (4)快速反应。建立预警和环境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财力、物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处理、善后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启动应急预案。
  (5)有效应对。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种类,环境危险源理化性质,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及时准确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6)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善后工作等实行依法管理。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1.6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预警信号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详见附件1。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简称“应急指挥部”)是在霍山县相关部门统一领导下专门负责应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工作的领导机构,为非常设机构,事件发生时自动成立。
  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县相关部门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担任,下设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主任由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县生态环境分局分管副局长兼任。
  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医学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舆论宣传组、社会维稳组及专家技术组等共9个应急工作组。
  2.2应急组织机构成员
  霍山县应急组织机构成员以县直相关职能部门为主,应急组织机构成员单位及主要职责详见附件2。
  2.3职责
  (1)应急指挥部职责
  指挥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
  副指挥长: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应急指挥部贯彻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省、市、县有关环境污染应急工作指示和要求,并具备以下职责:
  ①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预警机制,组织编制和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②布置全县环境应急工作的公众宣传和教育,统一发布环境预警信息,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的发布;
  ③负责事故应急的日常准备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事故应急的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④根据报警信息和现场情况初步判断环境事件等级,决定启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负责指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⑤负责事故应急行动期间发布命令、批示,负责应急救援行动的总体协调。
  ⑥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县相关部门和成都亮灯仪式市生态环境局报告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以及应急处理情况。
  ⑦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跨乡镇行政区的,应急指挥部负责与受影响区域的乡镇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对接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办公室职责
  主任: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副主任:县生态环境分局分管副局长
  应急办公室设在县生态环境分局,主要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检查、落实应急物资、器材和庆典用品的储备,并监督日常管理工作;了解掌握全县环境污染源的种类、性质、规模、分布及流向情况,汇总风险源分布及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建立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系统;负责接受突发环境事件报警信息及环境事件信息的报告、传递;有计划的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并向企业、居民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的特性、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资料。
  (3)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根据突发事故应急响应与处置工作的需要,设立9个应急救援响应小组,分别是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医学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舆论宣传组、社会维稳组及专家技术组。各小组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应急响应与处置要求,履行相应的职责。各组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别如下:
  综合协调组组长单位:县应急局
  成员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及其相关单位
  主要职责:对有关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报告,及时传达县委、县政府关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指示和领导批示,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协调调配救援人员、物资、设备器材等;联络各应急小组并根据应急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命令,迅速及时地联络救援力量。
  应急处置组组长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
  成员单位:县纪委监委、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应急局、县市监局、县林业局、县城管局、县气象局、县消防大队、县人武部、武警中队、事发地乡镇相关部门或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主要职责:对引发环境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和对事故责任的认定,制定处置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等。
  应急监测组组长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
  成员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卫健委、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县气象局、县清源供水公司。
  主要职责: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及时向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结果等情况。
  医学救援组组长单位:县卫健委
  成员单位:县民政局、县交警大队、霍山县医院、霍山县中医院、县医保局、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主要职责:组织有关医疗机构对伤员实施救治,对现场进行防疫处理等。
  警戒疏散组组长单位:县公安局、属地乡镇相关部门
  成员单位:县教育局、县交运局、县消防大队、县人武部、武警中队。
  主要职责:迅速对事件灾难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实行交通管制,维护事故灾难现场交通秩序,保障道路畅通;负责事故灾难现场群众的防护指导,引导群众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组织好特殊人群(如学生)的疏散安置,维护安全区域内的稳定和治安等。
  后勤保障组组长单位:县财政局
  成员单位:县应急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城管局、应急通信及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
  主要职责:落实应急物资、应急通信、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生活方面的保障措施。
  舆论宣传组组长单位:县委宣传部
  成员单位:县网信办、县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
  主要职责:统一组织有关新闻单位及时报道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等。
  社会维稳组组长单位:县委政法
  成员单位: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信访局
  主要职责:负责对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和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消除不稳定因素等。
  专家技术组组长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
  成员:有关专家
  主要职责:组织有关专家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等。
  (4)成员单位职责。各成员单位要同时按照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预测、预警、报警、处置、终止、善后等环境的相应应急处置工作。各成员单位职责详见附件2。
  3预防预警机制
  3.1信息监测
  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机构中各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霍山县内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县外、有可能对我县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传报。
  有关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工作:
  (1)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工作由县生态环境分局总体负责,县应急管理局、县消防大队负责协助处理涉及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相关信息;
  (2)林地等生态环境破坏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县农业农村局协助做好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事件的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3.2预防工作
  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县各自类别存在环境污染风险的污染源和危险物的普查工作,掌握、筛选和确定对环境构成危害的重点污染源,对居民集中区、江河流域沿岸及水源地上游污染事故隐患企业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和意见,加强管辖区域范围内重点潜在环境污染风险源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开展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管理及应急技术的科学研究,组织环保事故防范和处置的宣传教育,建立第一时间获取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有关渠道。
  3.3预警发布
  (1)预警级别: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四个级别,即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共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2)预警发布程序:根据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分为三个层次发布,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升级、降级或解除。预警发布程序为:
  ①一般(Ⅳ级、蓝色)环境事件由县相关部门报市相关部门批准后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
  ②较大(Ⅲ级、黄色)环境事件由县相关部门报市相关部门,市相关部门报四川省相关部门批准后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
  ③重大(Ⅱ级、橙色)和特别重大(Ⅰ级、红色)环境事件由县相关部门报市相关部门,市相关部门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及四川省相关部门后,由四川省相关部门统一发布。
  3.4预警行动
  进入预警状态后,县相关部门及有关部门采取下列措施:
  (1)发布预警公告;
  (2)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转移、撤离、疏散并妥善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按规定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4应急处置
  4.1先期处置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级别之前,由事发单位负责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向社会发出避险警告,必要时实施紧急疏散;
  (2)调配区域内的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尽快组织开展应急监测,标定污染物性质、浓度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4)波及其他乡镇,要及时相互通报;波及邻县区的,及时报请市相关部门相互通报。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应急指挥部尽快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按照本预案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4.2扩大应急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应急处置措施基础上,根据事发单位成都年终会议生态环境分局报告情况,达到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由县相关部门报市相关部门决定后启动本预案,采取进一步措施进行处理。县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抽调人员集中办公;
  (2)发布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指令;
  (3)尽快开展应急监测,标定污染物性质、浓度及可能影响的范围;
  (4)对事发区域做出具体行动指示,责成县直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5)派出现场工作组和专家组。
  (6)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和发展态势,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到现场指挥;
  (7)向县生态环境分局报告应急处置的相关情况,必要时由县相关部门请求省、市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8)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成都年终会议委、县政府的有关指示或批示。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基础上,达到较大(Ⅲ级)、重大(Ⅱ级)或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条件或事件已得到控制的,
  县相关部门在按照本预案进行处置的同时,逐级报请启动或解除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4.3应急处置措施
  4.3.1突发水污染事件
  (1)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或爆炸。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或爆炸事件时,大量含有毒有害污染物排入水体,由应急处置组相关单位负责事故救援,采取向泄漏区投放吸附剂、中和剂、围油索,投放沙袋围堵消防废液等措施进行应急处置;
  警戒疏散组相关单位负责组织周围居民、学生及教职工进行疏散并建立隔离区,及时清除路障,对事故发生地主要交通干线实行交通管制;
  医学救援组负责事故伤员、中毒人员的救治;
  应急监测组对现场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取样监测;
  事故可能危及饮用水源地时,立即向上级政府部门报告,请求支援。以县相关部门为主体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县直各有关部门配合。
  后勤保障组相关单位负责协调应急物资的供应。如泄漏区域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由县消防大队协助县水务局负责对影响区域内居民进行饮用水供应。
  社会维稳组相关单位负责受灾人员的安抚和维稳工作。
  (2)废水事故。由应急处置组负责事故救援,对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生产废水,县生态环境分局及时通报污水处理厂排放的生产废水(或医疗废水)类型、提出强化处理的建议措施,要求污水处理厂加强对进出厂水质监测频率直至应急响应结束。
  应急监测组对溢流现场及附近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取样监测,根据水体受污染情况通知水务部门协调支流或下游水库调节流量,及时通知河流下游区域注意人畜饮水安全。
  后勤保障组相关单位负责协调应急物资的供应和受灾人员的安抚、善后工作。如下游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由县消防大队协助县水务局负责对影响区域内居民进行饮用水供应;霍山县城区、各乡镇相关部门所在地集镇则由县消防大队协助县城管局、县住建局负责对影响区域内居民进行饮用水供应。
  当县内污水处理厂突发设备故障或停电导致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进入地表水体,可能引发跨区域污染的情况下,应急指挥部及时向成都亮灯仪式市生态环境局报告,由市生态环境局向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报告。
  (3)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事故。由应急处置组负责事故救援,对撒落废物进行打捞、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应急监测组负责对废物撒落现场附近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取样监测。
  根据水体受污染情况通知水务部门协调支流或下游水库调节流量,应急指挥部根据监测结果及污染蔓延趋势,及时通知河流下游区域注意人畜饮水安全,如下游区域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由县消防大队协助县水务局负责对影响区域内居民进行饮用水供应。
  (4)水体富营养化。境内饮用水源地爆发水体富营养化事件时,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及时发布暂停取水的命令。应急处置组立即开展事故处置工作并调配备用水源,应急监测组负责对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县消防大队、县水务局协助藻类打捞以及灭藻剂、消毒剂的投放,霍山城区淠河段由县消防大队、县城管局协助藻类打捞以及灭藻剂、消毒剂的投放。后勤保障组相关单位负责协调应急物资的供应和受灾人员的安抚、善后工作。必要时上报成都亮灯仪式市生态环境局,请求支援。
  4.3.2突发大气污染事件
  (1)危险化学品燃烧(或爆炸)。当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或爆炸事件时,大量燃烧废气进入空气中,由应急处置组相关单位负责事故救援,采取向火灾或爆炸区喷洒水雾、稀酸或稀碱液进行紧急处理,防止危险物质挥发,同时在较低处投放沙袋围堵消防废液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
  警戒疏散组相关单位负责组织事发地周围居民进行疏散并建立隔离区,及时清除路障,对事故发生地主要交通干线实行交通管制;
  医学救援组负责事故伤员、中毒人员的救治;
  应急监测组对现场及下风向敏感保护目标进行布点监测,县气象局负责配合应急监测组对当时的天气、气象信息进行预测预报,参与污染物扩散趋势的判断;
  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监测组监测、预测结果,及时通知下风向可能受影响区域的乡镇相关部门,做好紧急疏散准备,并采取必要的身体防护措施。
  (2)大型建筑工地扬尘。当大型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引发雾霾天气时,由应急处置组相关单位负责事故救援,县生态环境分局和消防大队采用除霾车喷洒水雾消除雾霾,同时由县住建局下令所有大型建筑工地暂时停工,必要时由县气象局实施人工影响天气措施。
  医学救援组负责事故伤员、中毒人员的救治;
  应急监测组对全县范围内及下风向的环境敏感目标进行布点监测,县气象局负责配合应急监测组,对当时的天气、气象信息进行预测预报,参与污染物扩散趋势的判断;
  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监测组监测、预测结果,及时通知下风向可能受影响区域的乡镇相关部门,做好紧急疏散准备,并采取必要的身体防护措施。
  (3)工矿企业废气事故。当工矿企业废气事故排放时,企业应启动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向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报告。
  应急处置组相关单位负责事故救援;
  医学救援组负责事故伤员、中毒人员的救治;
  应急监测组对事故发生地内及下风向的环境敏感目标进行布点监测,县气象局负责配合应急监测组,对当时的天气、气象信息进行预测预报,参与污染物扩散趋势的判断;
  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监测组监测、预测结果,及时通知下风向可能受影响区域的乡镇相关部门,做好紧急疏散准备,并采取必要的身体防护措施。
  4.3.3土壤污染事件
  (1)危险化学品泄漏。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附近土壤时,由应急处置组相关单位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采取向泄漏区投放吸附剂或中和剂进行紧急处理,防止泄漏物质进一步扩散,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对受污染的农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警戒疏散组相关单位负责在事发地建立隔离区,对事故发生地主要交通干线实行交通管制;
  医学救援组负责事故伤员、中毒人员的救治;
  应急监测组对污染区域下层及周边土壤进行布点采样监测,初步判断污染物扩散趋势,划定污染范围;
  应急处置组根据应急监测、预测结果,深挖被污染区域的土壤,将受污染土壤收集起来后进行无害化处置,深挖区域覆土回填,并进行绿化。
  (2)废水事故。当发生工业废水事故排放污染附近土壤时,由应急处置组相关单位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及时切断污染源,设法将废水引流至附近污水管网,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对受污染的农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警戒疏散组相关单位负责在事发地建立隔离区,对事故发生地主要交通干线实行交通管制;
  医学救援组负责事故伤员、中毒人员的救治;
  应急监测组对污染区域下层及周边土壤进行布点采样监测,重点监测重金属离子、氰化物等,初步判断污染物扩散趋势,划定污染范围;
  应急处置组根据应急监测、预测结果,深挖被污染区域的土壤,将受污染土壤收集起来后进行无害化处置,深挖区域覆土回填,并进行绿化。
  (3)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事故。当发生固体废物事故排放污染附近土壤时,由应急处置组相关单位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及时切断污染源、组织有关人员将废物清运并无害化处理。
  警戒疏散组负责在事发地建立隔离区,对事故发生地主要交通干线实行交通管制;
  医学救援组负责事故伤员、中毒人员的救治;
  应急监测组对污染区域下层及周边土壤进行布点采样监测,重点监测重金属离子、氰化物等,初步判断污染物扩散趋势,划定污染范围;
  应急处置组根据应急监测、预测结果,深挖被污染区域的土壤,将受污染土壤收集起来后进行无害化处置,深挖区域覆土回填,并进行绿化。
  4.3.4放射源泄漏污染事件
  当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事故时,由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组织协调事故救援,县公安局负责放射源的追查,县卫健委负责安排接触、超剂量受照射人员的医疗救治。
  4.4应急监测
  4.4.1监测组织
  由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建立各部门、各行业、企业检测系统组成的全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网络,负责应急监测工作的总体协调安排。
  霍山县范围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以霍山县环境监测站为主导,逐步建立和完善监测联动协调制度,整合监测资源,调动全社会的应急监测力量共同参与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
  4.4.2监测方式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性质、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地形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在此范围内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事件发生初期,根据事件发生地的监测能力和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按照从多从密的原则进行监测,同时应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
  (2)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4.5应急物资储备
  (1)专业应急物资储备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维护稳定为宗旨。通过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确保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应急物资准备充足,及时到位,有效防治和及时处理突发性重大污染事故,为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提供有效服务。
  (2)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统一调配,资源共享。
  (3)全面建立分级负责的储备制度,专业应急物资以霍山县各部门实物储备为主,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委托企业储备及要求相关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商业储备为辅。
  4.6应急物资征用
  (1)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服从应急征用决定,履行应急征用义务,配合应急征用措施。
  (2)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物资、场所工作,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计划、就近征用、便于调运、保证质量、均衡负担、合理补偿的原则。
  (3)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征用单位应当及时返还被应急征用物资、场所。被应急征用物资、场所毁损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毁损程度经相关部门鉴定认证后给付相应的补偿金;被征用物资、场所灭失的,按照被征用时的市场价格给付相应的补偿金;征用物资、场所造成被征用单位停产停业的,补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程序
  (1)环境事件发生后,县生态环境分局和责任单位立即将事件情况报告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同时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启动企业级别环境应急预案;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对接报信息及时研判后,向县相关部门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
  (3)根据县相关部门的决定,启动霍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通知应急工作组相关成员单位及人员赶赴现场,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调配所需应急资源;
  (5)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各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如事态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请求实施扩大应急;
  (7)应急处置结束后,转入后期处置工作阶段。
  5.2分级响应机制
  发生环境事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上级预案的启动在下级预案先行启动响应的状态基础上进行,上级预案启动后,下级预案处于启动状态。
  一般(Ⅳ级)环境事件:由县相关部门负责第一响应,启动本级预案实施处置;
  较大(Ⅲ级)环境事件:启动本级预案的同时,及时报告市级及以上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请求启动市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由市相关部门启动市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响应;
  重大(Ⅱ级)环境事件:启动本预案的同时,及时报告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由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省级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请求启动省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由四川省相关部门启动《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响应;
  特大(Ⅰ级)环境事件:启动本预案的同时,及时报告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由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省级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请求启动省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由四川省相关部门启动《四川省相关部门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响应。
  5.3信息报送与处理
  5.3.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1)报告时限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
  对初步认定为一般(IV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向县相关部门和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对初步认定为较大(III级)、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市相关部门、市生态环境局报告,经核实后再书面报告市相关部门和成都亮灯仪式市生态环境局。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2)报告程序
  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县生态环境分局按照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
  ①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
  ②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
  ③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
  ④县生态环境分局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
  (3)特殊情况下的信息报告
  县生态环境分局在接到下列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须同时通报有关部门:
  ①辖区内饮用水源发生水污染事故时,需向各自来水公司通报,由霍山县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应急处置工作,霍山县各部门配合。
  ②环境事件的伤亡、失踪、被困人员中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或者事件可能影响到境外,须通报涉外部门、港澳台事务管理机构。
  5.3.2突发环境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
  (1)突发环境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即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是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2)事故报告内容。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并在24小时内填写事件紧急报告,内容包括:
  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排放污染物类型、数量及潜在危害程度;
  ②造成污染事件的单位(人为因素引起时)类型、经营规模;
  ③事件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④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⑤事件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
  ⑥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件抢险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⑦事件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5.4指挥和协调
  5.4.1指挥和协调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需要成立霍山县现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况,通知有关部门,通报事发地相邻乡镇政府。各应急机构接到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应急指挥部的协调指挥下,迅速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态,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的发生。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为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应急处置行动;指导对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的有关责任单位及时主动向应急指挥部提供与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生态环境、水务等有关部门应提供事件发生前的有关监管检查资料,供研究救援和处置方案时参考。
  5.4.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县相关部门和成都亮灯仪式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5.5信息发布
  应急指挥部按照规定职责,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由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签署意见后按程序上报和发布。在县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责任单位指派专人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并负责起草新闻发布稿和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情况公告,经指挥长签署意见后,及时、准确报道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5.6应急终止
  5.6.1解除应急的条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的解除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已消除,无继发的可能性;
  (4)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经没有继续进行的必要;
  (5)已经采取必要防护措施,能够防止公众再次受到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5.6.2应急解除的程序
  (1)应急指挥部确认解除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应急指挥部批准;
  (2)应急工作指挥部下达应急解除命令;
  (3)应急状态解除后,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须继续进行为止。
  6善后工作
  6.1善后处置
  (1)在突发环境事件终止后,县生态环境分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影响范围和损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2)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社会保险机制,对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要合理引导办理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
  6.2社会救助
  (1)政府救助实行归口管理、统一组织、动态实施的原则。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向县相关部门提交相关报告,经县相关部门批准后,适时启动救助机制,统一组织实施救助相关工作。司法部门应适时启动相关机制,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2)县民政局负责救灾捐赠活动,捐赠款物由县民政局管理,由纪检监察等部门实施监督,由审计部门依法进行审计。
  6.3后果评估
  由应急响应主体单位负责对灾害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处置的经验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7应急保障
  7.1通信保障
  应急指挥部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通信器材,确保联络畅通。
  7.2庆典用品保障
  县生态环境分局及相关部门要建立现场救援和抢险庆典用品电子台账,电子台账应当载明现场救援和抢险庆典用品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等。在积极发挥现有检验、鉴定、监测力量的基础上,加强重要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元素、危险废物检验、鉴定和监测庆典用品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快速、现场检验监测设备的配置。要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庆典用品、物资的储备,确定人员负责对庆典用品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及时更新、补充,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状态。要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和动态监控的能力,保证在发生环境事件时能有效防范对环境的污染和扩散。
  7.3队伍保障
  县生态环境分局要加强环境应急队伍的建设,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素质和能力。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要对全县企业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组织和培训,形成县生态环境分局和相关企业组成的环境保护应急网络,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7.4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做好交通运输和运输秩序的保障工作,及时对事件发生地的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并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开辟快速运输通道,确保人员疏散和物资输送以及现场处置人员快速抵达的需要。
  7.5资金保障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需要,提出项目支持预算,按程序审批后执行。各项捐助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由县应急指挥部统一掌握、集中安排使用。
  7.6技术保障
  应急指挥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以及先进技术庆典用品等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技术保障。
  8监督管理
  8.1预案演练
  各应急响应主体单位要根据职责范围编制对应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每年开展一次以上。
  8.2宣传和培训
  县生态环境分局要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向公众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以及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加强对环境污染事件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业人才。
  8.3奖励和责任
  县相关部门对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中,组织严密,指挥得当,有力抢险,出色完成者;在危险关头,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抢救群众有功者;及时准确报送重大事件预测信息和动态信息,为事件处置赢得时间,成效显著者;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献计献策,措施得当,成效显著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玩忽职守,迟报、漏报、瞒报、误报事件情况,延误处置的;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玩忽职守,不听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在紧要关头临阵脱逃的;挪用、盗用、贪污抢险救灾款项和物资的;阻碍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其他危害应急救援工作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4事故调查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除按照上级管理部门要求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外,应急指挥部自身应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事故调查和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9附则
  9.1 名词术语
  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活动策划书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9.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制定,报霍山县相关部门批准,由霍山县相关部门印发实施。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县生态环境分局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报霍山县相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9.3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解释。
  9.4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经评审、修改并报上一级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经指挥长批准签发后实施。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5篇
  一、深化认识,增强饮用水源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切实加强了对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全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中还存在生活污染、面源污染、水源地水质污染、缺乏备用水源、应对水源突发污染事件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红星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各镇街、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经费,采取措施,切实抓好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作。
  二、加强监管,共同维护饮用水源安全
  一是彻底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各镇街、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全面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违规码头、畜禽养殖场、网箱(围栏)及投饵性养殖、燃油机动船舶、餐饮娱乐船等污染源,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活动项目,严禁在饮用水源区内承包养鱼、肥水养鱼、喷施除草剂及相关化学制剂、农药、化肥等污染饮用水源行为,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收运系统,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保护区内倾倒任何垃圾,确保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无污染源。
  二是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饮用水源陆域200米保护区内禁止使用高残留或剧毒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三是严格项目审批。禁止审批有可能对饮用水源地造成污染隐患的旅游、餐饮(含农家乐)、娱乐、工业、养殖和高新废水不能外排的商住楼(含水库管理房)等项目的开发。
  四是着力调整和优化供水水源结构。对饮用水源地水质不符合饮用水要求或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等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的,要及时采取调整取水点或实施供水资源整合等措施,解决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问题。
  三、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饮用水源保护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镇街、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维护饮水安全。
  区环保局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定期对城市、镇街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监督、检查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执行。
  区水务局负责全区水资源的管理和水源的日常保护工作,协同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加强对供水企业的指导和培训。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饮用水供水计划,合理设置取水口,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规划调整不合理的.取水口,负责督促有关单位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排水管网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加强对水库管理所的监管,做好水库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掌握饮用水源保护区动态变化,发现问题,依法处理并及时报告。
  区安监局负责饮用水源地企业的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监督企业配套建设安全应急处理设施,防止因安全事故诱发饮用水源污染事故。
  区卫生局负责对全区集中式供水企业的出厂水、末梢水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监测和监督管理。
  区农委要制定相应措施,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农药、化肥施用和禽畜粪便处理等管理,取缔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的水产养殖、畜禽养殖,防止种、养殖业污染饮用水源地。
  区林业局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源涵养林及相关植被的保护和管理。
  区交通局、公安局负责牵头交通安全事故污染处置,避免污染饮用水源地,制定危化品危废运输线路时,应综合考虑饮水源保护。
  各供水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制水质量,确保饮水安全。
  各镇街要切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当地饮用水源质量负责,完成现有污染源的清理整治,落实保护措施,保护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牌、界桩,负责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陆域的废渣、垃圾。同时加快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活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快备用水源建设步伐。
  各镇街和各部门在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切实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四、结合实际,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各镇街要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应急预案由区水务局牵头,会同相关镇政府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以应急指挥机构、技术、物资和人员保障系统为核心的应急指挥系统,配备应急庆典用品和监测仪器,落实处置措施,认真执行重大事件值班、报告和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一旦发生饮用水源水质污染事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切实保证应急监测、处置、信息发布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定期开展预警应急演练,有效防范饮用水安全风险。
  二是加强巡查监测工作。水务局下属各水库管理所要建立巡查监管制度,落实具体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对可能出现的水污染情况进行巡查,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发现问题要及时依法处理并及时上报,加大对库区、附近河道里漂浮物的打捞清运力度。区卫生局、区环保局及供水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做好相应的水质监测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水质状况。
  三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入饮用水源地镇街,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保护饮用水源地人人有责、人人有为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6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将突发水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第二节编制依据
  依据《XXXXXXX环境保护法》《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双流市达川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双流市达川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双流市达川区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本预案。
  第三节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四节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轻危害:加强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建立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对突发污染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水污染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属地为主,分级响应: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当地镇级相关部门全面负责,并按照级别实行镇、村两级分级响应。
  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责任到位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工作机制,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作,共同应对和处置。
  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建立预警和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预警、响应、指挥、处置、善后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处置手段科学、快速、高效。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采用先进的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及专业人员的作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一节组织机构
  指挥长: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指挥长:镇政府分管联系生态环保副镇长
  成员:镇综合办、镇党建办、镇财政所、镇环保办、镇应急办、镇河长制办、大树派出所、镇农业服务中心、镇民政办、镇卫生院、镇电管站等负责人为镇突发水污染事件指挥部成员。
  镇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大树镇生态环境办公室),由分管生态环保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第二节职责分工
  一、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
  组织实施本预案;统一指挥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决定全镇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重大问题;建立健全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组织制订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负责水污染事件应急党建工作,统一发布突发水环境事件有关信息;承担区相关部门和区生态环境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组织协调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工作,制订有关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建立和完善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预警预测及监测系统;开展应急处置和现场监测人员培训,组织预案演练活动;承担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
  镇综合办:协助镇政府领导做好事故处理,事故上报等工作。
  镇党建办:负责突发水污染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媒体的采访工作。开展应急新闻报道,做好媒体、记者的组织、管理和引导工作,正确引导舆论。
  镇环保办: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协调保障应急机制;参与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协调和调查等工作;提供应急处置现场污染物分析监测;负责水质监测和水质变化情况的综合分析,做好水质变化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
  镇应急办:牵头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危险化学品引发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组织和协调工作;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危险化学品事件的防范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事件引发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镇河长制办:配合制订重点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措施,参与重点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应急处置需要负责调度相应水资源。
  大树派出所:负责组织、协调道路交通安全事件引发的突发水污染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对事件应急处置中的重要目标、危险区域实施治安警戒或交通道路管制以及人员疏散;对触犯刑法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立案侦查。
  镇财政所:保障镇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救援体系运行经费。
  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农药、化肥等引发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负责对农作物、水产品等受污染情况进行调查鉴定并协调处理;负责事件中对影响和可能受影响的农作物进行预防、抢救、转移及善后处置工作。负责突发水污染事件引发畜禽养殖业的应急处理;对事件中影响和可能受影响的家畜进行预防、抢救、转移及善后处置等工作。
  镇电管站:负责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中电力保障有关协调工作。
  镇民政办:储备、管理和调配救济物资,负责提供设置临时避难所的物资,保障受害群众的转移和处置及安置。
  镇卫生院:负责事件中受伤、中毒人员医疗救治,组织协调卫生防疫工作。
  第三节镇水污染事件现场指挥部
  一、镇水污染事件现场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本预案启动后,在水污染事件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由应急指挥部指定。现场指挥部由应急救援组、评估咨询组、应急监测组、安全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后勤综合组、新闻发布组等应急工作组组成。各工作组组长由相关责任单位分管负责人或者现场指挥部指挥长指定责任人担任。现场指挥部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负总责;对各工作组统一调度;对应急事件迅速做出评估、报告和通报;对应急行动下达指令;对应急处置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按规定需报告的事项,及时向区水污染应急指挥部报告或请求援助;负责应急事件的新闻发布;指导应急事件善后处理。
  二、镇水污染事件现场指挥部工作组及其职责
  应急救援组:负责对事件现场按照处置规范及要求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置、救援或增援。根据水污染事件性质、程度和类型,由现场指挥部指定相关成员单位组成。
  评估咨询组:对事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判断、预测,评估应急处置的效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由镇应急指挥部联系区水污染事件专家库专家组进行评估。
  应急监测组:负责对事件现场进行环境监测和提供技术支持;向指挥部提交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根据突发水污染事件类型,由镇环保办、大树卫生院、镇农业服务中心、镇河长制办按照各自职能分别负责。
  安全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设置安全警戒范围,控制闲杂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道路畅通;负责指挥事故现场及周围的交通秩序;如果事故危及周围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及时疏散现场人员。由大树派出所负责。
  医疗救护组:负责紧急处理救治受伤、中毒的工作人员和群众,必要时将伤员送至医院进行治疗。由镇卫健办、卫生院负责。
  新闻发布组:负责对应急事件的党建、新闻发布和媒体采访接待。由镇党建办负责。
  后勤综合组:负责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救援物品、器材以及通信、交通、电力、供水等正常运行。根据水污染事件性质和类型,由现场指挥部指定相关单位负责。
  第三章预警和预防机制
  第一节信息监测与报告
  一、镇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镇环境信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危险化学品储运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等开展综合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和整理传报。
  二、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突发水污染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
  镇环保办负责各种环境污染造成的水污染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
  镇应急办按职责分工负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件引发的水污染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
  大树派出所负责交通事件、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恐怖活动等产生的水污染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
  三、镇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及时将较大以上突发水污染事件预警信息报告区相关部门、区生态环境局及其他有关部门。
  第二节预警行动
  一、开展污染源调查。开展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的普查,掌握全镇涉水企业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二、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三、接警:达川区大树镇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接警电话:(设在镇综合办),并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的发生和接受、行动指令的发出和接受做好相应的记录,无法及时记录的应事后追记。
  四、处警:接到报警电话后,及时对事故情况进行核实,同时上报联系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评估,研究确定应对方案;上报区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发布预警信息。
  针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区域,立即处置污染源,防止危害、污染和事态扩大。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妥善安置。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防范准备。
  第三节预警支持系统
  一、镇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设置多种通讯方式,随时保持与各成员单位及区生态环境局的联系。
  二、建立全镇重点涉水企业污染源数据库、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系统,确保应急处置行动的准确、高效。
  三、镇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保持与区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及专家库各成员的密切联系。
  第四节预警级别及发布
  按照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水污染事件预警级别分为四级,由低到高分别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预警由区相关部门发布,黄色预警由市相关部门发布,橙色预警由省相关部门发布,红色预警由省相关部门根据国务院授权发布。预警级别确定后,除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保密外,由确定预警级别的同级相关部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并做好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一节分级响应机制。
  按照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一般水污染事件(Ⅳ级)、较大水污染事件(Ⅲ级)、重大水污染事件(Ⅱ级)和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Ⅰ级)等四级。
  一、一般水污染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一般水污染事件:
  1.发生3人以下死亡,或因水污染事件造成人员中毒(重伤)的;
  2.因水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二、较大水污染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较大水污染事件:
  1.发生3人(含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的;
  2.因水污染事件造成乡镇、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影响安全供水的;
  3.因水污染事件造成跨地市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的。
  三、重大水污染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大水污染事件:
  1.发生10人(含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的;
  2.因水污染事件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水污染事件导致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的;
  4.因水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等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四、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特大水污染事件:
  1.发生30人(含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含100人)以上的;
  2.因水污染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严重影响正常经济、社会生活的;
  3.因水污染事件导致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的;
  4.因水污染事件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严重影响生产、生活供水的;
  5.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污染水体并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
  镇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行业职能范围内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区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支援。
  第二节应急响应行动
  一、Ⅳ级响应
  1.镇相关部门相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区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区相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情况。
  2.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保持与区环境应急机构和现场应急指挥部及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讯联络,及时掌握事件动态情况,并报请提供技术支持。
  二、Ⅲ级响应
  1.镇相关部门相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区水污染应急指挥部报告,由区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向市环境应急机构、市相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情况。
  2.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保持与区环境应急机构和事发地水污染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及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讯联络,及时掌握事件动态情况。
  3.区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分析情况,派出相应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并为镇水污染应急指挥机构或相关专业应急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请求市环境应急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分析情况,派出相关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与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并为区、镇水污染应急指挥机构或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三、Ⅱ级响应
  1.区及事发地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报告省环境应急机构。市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向事发地县(市、区)派出相关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实施现场应急处置,
  指挥部成员单位启动具体行动方案。
  2.市水污染应急指挥部报请省环境应急机构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市水污染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需要,报请省环境应急机构派出相应应急处置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支援、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必要时调集事发地周边地区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增援。
  4.市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及时向省环境应急机构、省相关部门、省生态环境厅、省相关部门、国家生态环境部报告突发区水污染事件情况和应急处置情况。
  四、Ⅰ级响应
  1.区及镇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报告市环境应急机构。区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向事发地市派出相关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实施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成员单位启动具体行动方案。
  2.区水污染应急指挥部报请市环境应急机构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市水污染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需要,报请省环境应急机构派出相应应急处置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支援、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必要时调集事发地周边地区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增援。
  4.市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及时向省环境应急机构、省相关部门、省生态环境厅、省相关部门、国家生态环境部报告突发水污染事件情况和应急处置情况 。对不能有效处置或者 影响毗邻省(区)的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由市相关部门报告省相关部门报请国务院启动国家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三节信息报送与处理
  一、突发水污染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水污染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水污染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相关部门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负责确认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单位,在确认重大(Ⅱ级)水污
  染事件后,1小时内报告省级相关主管部门,特别重大(Ⅰ级)水污染事件立即报告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并通报其他相关部门。
  地方各级相关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上一级相关部门报告。
  二、突发水污染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先用电话直接报告后再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的方式,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含电子文档)的方式,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三、特殊情况的信息处理
  1.突发水污染事件的伤亡、失踪、被困人员中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或者事件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南充、内江、中国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通过双流市相关部门向省相关部门或省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2.需要国际社会援助的,由市相关部门报告省相关部门,按照相应规定及程序组织实施。
  第四节指挥和协调
  一、指挥和协调机制
  现场指挥部根据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情况通知事件所在地和毗邻县(市、区)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应急处置行动。现场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在当地政府的协调指挥下实施先期处置,控制或切断污染源,控制事件态势,并防止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组织有关专家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并对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
  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的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向现场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生态环境、交通、水务等有关部门提供事件发生前的有关监管检查资料,供现场指挥部参考。
  二、现场指挥部协调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协调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及时向区相关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第五节应急环境监测
  一、根据突发水污染事件现场的情况,现场指挥部指示县(市、区)环境监测机构或市环境监测机构及时、准确地确定与监测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和污染物扩散范围;
  二、根据监测结果,组织综合分析突发水污染事件污染变化情况,预测并报告事件的发展趋势,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三、对现场监测技术上有困难的监测项目应及时向上级环境监测部门报告,请求增援。
  第六节应急处置
  一、现场应急处置主要依靠当地应急救援、处置力量。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现场指挥部应立即组织开展对中毒或受伤人员进行抢救,设立现场警戒区,疏散现场人员。
  二、在开展人员救助的同时,对现场泄露、排放的危险品、污染物立即进行消除、转移等安全控制,防止进一步扩散。
  三、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按水污染事件的类型和性质,分别由区水污染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按其职责,在指挥部的指挥下组织实施。
  第七节安全防护
  一、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急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水污染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庆典用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事发现场的程序。
  二、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根据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性质、特点,向群众告知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情况,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第八节事件通报
  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认为本辖区内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可能涉及或影响毗邻辖区的,应及时将情况通报相关地区,并上报区相关部门。
  第九节信息发布
  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对外发布一般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较大、重大、特大水污染事件的信息报区相关部门决定后发布。
  第十节应急终止
  一、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应急终止: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级别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排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彻底消除,且无继发的可能。
  4.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二、应急终止的程序
  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批准。
  现场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应急状态终止后,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应根据上级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三、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及水污染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召集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对事件进行总结,在应急终止后上报。
  第五章后期处置
  第一节善后处置
  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当地政府负责撤离人员的安置和应急状态解除后组织撤离人员返回,督促事故企业做好事故死伤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和组织对水污染物进行收集、清理与处置。
  第二节社会救助
  一、镇民政办根据灾区救济需要,负责组织开展赈灾募捐活动。
  二、各相关保险公司应及时定损理赔;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足额支付参保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
  第三节分析评估
  一、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予以总结,并作出科学评价,报告区相关部门和区生态环境局。
  二、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检查和指导,对突发水污染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考评。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通信与信息保障
  事故现场指挥部与应急指挥机构及各成员单位、政府、事故企业、各应急救援小组之间应保持通信与信息畅通。尽量利用现有通信资源,当现有通信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启动备用通信手段,必要时,动用国家救灾通信保障系统。
  第二节物资设备保障
  各成员单位在利用现有水污染事件应急物资、庆典用品、设施的基础上,根据应急工作需要,配备和更新本部门水污染事件应急物资庆典用品;政府按预案要求储备有关重要物资。
  第三节资金保障
  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由镇财政所按照有关财政应急保障规定给予安排和拨付。
  第四节技术保障
  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组建应急救援专家联络咨询组,提供多种联系方式。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应急响应行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第五节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开展水污染应急预防知识和自救技能党建。
  二、定期开展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应急处置人员培训,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提高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提高事件预警、应急响应的组织指挥、部门协调、现场控制、紧急救援的应对能力。
  三、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本预案要求,定期组织成员单位进行水污染应急实战联合演习,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第六节监督检查
  镇水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镇应急办负责对预案实施全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包括相应的保障应急措施到位情况、培训和演练情况、公众信息交流和党建教育情况等。
  第七章附则
  第一节预案管理与更新
  根据本预案对水污染事件的适用情况,及国家法律、法规的修改情况,对本预案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原则上每三年修订一次。
  第二节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玩忽职守,不服从上级命令和指挥,临阵脱逃或阻碍应急处置行动,扰乱社会秩序、谎报情况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党纪、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节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经镇相关部门批准后,由镇综合办办公室印发,镇环保办负责解释。
  第四节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7篇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饮水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饮水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XXXXXXX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切实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切实保护红星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从源头上杜绝学校饮水卫生责任事故的发生,使学校饮水卫生安全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健全,措施具体,任务落实,责任到人。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饮水卫生突发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版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饮水卫生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学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周围公共卫生水平,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的安全,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消除不安全隐患,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饮水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由校长王海任组长,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4、人员配置
  所配置的工作人员必须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必须要有卫生防疫部门签发的个人健康证。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
  1、组织领导
  成立突发饮水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对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全面协调、组织全校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王永良
  组员:各班主任
  2、工作职责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自履行工作职责。组长全面协调、组织全校饮水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校内有关应急事件的信息收集、报送和发布,做到信息准确、公开、透明。组员协助统筹和指挥工作及预案的具体实施工作。校卫生室负责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疾控中心报告疫情,负责饮水卫生、疾病预防工作的防治、医疗保障、宣传工作。工会全面负责全校师生员工的安全组织、疏散,协助领导小组做好宣传防治工作。总务处负责饮水事故应急处理的各项后勤物质保障及安全保卫工作。学校各部门及各教师员工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
  四、突发饮水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1、报告制度实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饮水事故后,必须在5-10分钟内向校委会报告,并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请求援助。学校要本着“先控制、后处理,救人第一、减少损失”为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好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交学校突发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学校接到突发饮水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在2小时内及时向教体办汇报,饮水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
  五、饮水事故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饮水事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饮水事故应急预案:
  1.班主任、年级组长或在场教师要立即把事件通知学校的饮水事故应急总指挥。
  2.校长及各班主任要立即赶到现场,统一指挥,具体联系急救中心,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等;在饮水事故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学校要积极协助卫生机构迅速抢救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中毒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110、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保护好事故现场。
  4.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其它发出紧急集合信号,组织教师指挥学生紧急集合按顺序疏散,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到安全地带。
  5.校卫生室负责饮水事故流行时加强对有发病症状的同学及时处理,立即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协助医疗部门治疗,联系学生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家长的合作。
  6.总务处负责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后勤保障。
  7.司机待命应急出车。
  8.教导处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9.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10.突发饮水事故得到控制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11.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疾控中心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水质和样品。
  12.对突发饮水事故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进行整改,防止事件再发生。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学校依据事故性质和学校应急预案,参照上述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正确、科学地进行教育、引导、疏散、处理,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六、强化自身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饮水卫生的监督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多喝矿泉水,尽量少饮或不饮纯净水,不喝生水,定时、定人清扫水池,以免污垢杂质影成都展览展示公司的质量。切实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督促供水单位定期对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8篇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确保全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障全县居民饮用水环境安全,提高政府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XXXXXXX突发事件应对法》、《XXXXXXX环境保护法》、《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XXXXXXX水法》、《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
  1.3 适用范国
  本预案所称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全县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其周边突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造成重大水污染事件,严重影响县城及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居民饮水安全和对本地区社会稳定、政治活动策划书构成重大威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
  1.4 事件分级
  依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环境事件分为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四级,预警分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1)特别重大事件(I级):指因危险化学品贮运过程中发生泄漏或者补给水源严重污染,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中毒的污染事件;因环境突发事件造成县城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污染事件。
  (2)重大事件(II级):指因环境突发事件造成饮用水源污染,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污染事件,因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使主要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污染事件。
  (3)较大事件(III级):指因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污染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下10人以上中毒,使乡镇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4)一般事件(IV级):因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使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上述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5 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降低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造成的危害。
  (2)坚持预防为先的原则。把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预防措施,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警演练。
  (3)坚持科学处置的原则。实行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专业处置。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形成分级负责、分类指挥、综合协调的科学应急体系。
  (4)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加强有关法律宣传,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坚持科技优先的原则。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调度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6)坚持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原则。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各单位、各部门的应急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2 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组织机构
  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县辖区内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长由县政府分管环保工作副县长担任,成员由环保局、公安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卫计委、气象局、农业局、财政局、自来水公司、水投公司等有关部门领导担任。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具体承担饮用水水源地应急指挥事务,通过有效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由县环保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1)执行指挥部的决定和指示。
  (2)负责全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综合协调及相关组织管理。
  (3)建立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接受、汇总、分析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区域水文、水质、气象等有关重要环境信息,向县应急指挥委员会提出处理建议。
  (4)协调各成员单位履行本预案中的职责。
  (5)承担组织评估、修订本预案的具体工作。
  (6)加强与周边市县的联系,建立健全应急工作协作机制。
  (7)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专家组。
  2.2 职责分工
  县环保局:负责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控制污染源对水质的影响,定期发布水质报告;对由于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提出事件性质,等级和危害的意见,会同相关部门分析原因,确定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处理意见,防止污染扩大;负责对污染事故调查取证,依法对污染事故责任单位作出处罚;负责跟踪污染动态情况,对建立和解除污染警报的时间、区域提出建议;负责对环境恢复、生态修复提出建议措施。
  县委宣传部:负责把握全县的舆论导向,指导各新闻单位做好相关报道工作;协调、监督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预报、预警以及公众信息的引导、传播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指导、协调、组织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地对事件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负责维护事件现场治安秩序,参与事件现场处置调查、群众疏散,保障区域社会治安的稳定和交通道路的通畅。
  县水利局:负责河道、河滩沿河沿岸电站、企业等用水调度,加强河道采洗砂管理,保障河流水环境安全。
  县安监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在生产、使用、贮存、经营等活动中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所引发的突发事故;协助进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负责加强对全县各类工矿商贸、重点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管,督促企业采取措施,实现安全生产。
  县市监局:负责组织协调和配合开展由饮用水源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重大应急救援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地气象资料的监测,采集,及时提供天气实况;根据需要制作发布天气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服务产品;根据需要和天气条件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县发改委:负责应急物资储运设施建设项目管理,负责涉及突发事件应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
  县卫计委:负责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提出可能产生的疫情和防治信息。
  县农业局:参与饮用水水源地水域的善后处置和生态恢复。
  县林业局:参与饮用水水源地水域的善后处置和生态恢复。
  县财政局:负责预警和应急所需经费的审核、划拨及其监督管理。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饮用水水源地相关饮用水源地的交通秩序维护和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并协助做好饮用水源地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县供电公司:负责保障应急处置、指挥、通讯和信息传输所需要的电力供应。
  县电信局:负责保证应急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通信和信息传输的畅通。
  县自来水公司、县水投公司:负责采用特殊的自来水处理措施,如减压供水,改路供水、停水等,确保饮用水安全;会商有关部门制定应急供水水量削减方案,保障区域供水达到水质标准;出现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危机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必须的供水量和出厂水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
  事件发生单位:负责疏散人员,关停设施,启动单位应急预案,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应急措施,并配合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处置工作。
  3 预警
  3.1 信息监测和报告
  (1)环保、气象、供水部门应建立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预警信息监测网络,实施信息监测与报告制度。各网络成员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水文、水质、气象和环境质量等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境外可能对我县水环境造成影响的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报告。
  (2)环保、气象、供水部门监测机构的预警信息,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有关主管部门要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接收和评估,并视情上报办公室。
  (3)办公室接到有关预警信息后,利用科学的预测手段,进行信息评估,根据不同等级,立即将预警信息报告给指挥部,由指挥部进行确认后,做出与预警信息相应等级的处置决定。
  3.2 预防工作
  预防工作应当坚持着眼于应对当前、考虑长远的原则,通过强化预警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实施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生态修复,改善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质。主要采取的措施为:
  (1)把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环保部门应着手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规划研究,城建部门应组织开展饮用水供给保障研究,并加强基础工作和完善网络建设,提高防范意识,做好应对可能产生的危机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2)各相关部门联合组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预警信息监测网络,通过现代化的监测、监控手段开展相关水文、水质和气象等各类参数的日常监测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表征手段切实做好信息监测与报告工作。
  (3)摸清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供给条件、水污染和环境状况以及管理保护措施等现状,查明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4)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5)加强饮用水水源上游河流沿河沿岸的工业企业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应采取轮产、限产、停产等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查实的违法行为从严从重处理。
  (6)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的各种污染活动,治理可能导致保护区内水体污染的排污行为。
  (7)建立战略备用水源地,做好地下水合理利用规划,必要时按规定程序实施地下水补充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
  3.3 事件信息发布
  按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安全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I级(特别重大,红色)、II级(重大,橙色)、III级(较大,黄色)和IV级(一般,蓝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高、降低或解除。
  预警信息由指挥部统一发布。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报警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4 预警措施
  在发布预警公告,进入预警状态后,有关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组织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加密监测,密切注意水文、水质和气象条件的变化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
  (3)指令各应急处置队伍进入应急状态。
  (4)指令启动工程预警调度体系,控制或关闭可能受污染的河道的水利涵闸、泵站,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通知自来水公司、水投公司做好水源和清水储备工作;发动群众储备饮用水。
  (5)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处置的保障工作。
  4 应急处置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的等级,针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相关机构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4.1 迅速报告
  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工作人员必须详细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状况,同时予以核实。立即向办公室报告。对较大级以上突发事件,由办公室向指挥部和上级机关报告,同时通知下游市县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便于及时减小受害范围。县环保、供水等部门分别启动各自的应急预案。
  4.2 快速出击
  接到报告后,办公室立即通知各成员单位,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察、监测设备,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
  4.3 现场控制
  现场由公安和消防部门负责控制,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参与现场控制和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防止污染物扩散,并根据现场勘验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4.4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根据事件的类别、性质作具体处理。总体步骤如下:
  (1)到达现场后,卫生部门应首先组织人员救治伤病员。
  (2)环保部门应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及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及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疾病的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3)根据以下几种污染特点,确定污染种类:①化学性污染:工业为主的污染如造纸、化工企业等集中排污,冶炼废渣浸泡后突发排放;农业污染为主的如农田施农药后经暴雨冲洗入河道污染河流。化学性污染健康危害多为急性化学性中毒。②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染为主的污染和医院污水排污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③化学性与生物性混合污染:健康危害同时包括急性中毒和急性传染病等。
  (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健康危害特点及有关因素,如有病例,尤其要对首发病例进行详细调查;开展横断面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寻求因果关系;根据水源水系寻找、排查污染源,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和排污成份寻找可疑污染物,并估算排污量;开展环境监察。现场监察人员要测量水流速度,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居民住宅区、农田保护区、流域、地形)做初步调查;照相、摄像、录音,做好监督文书有关记录。
  (5)开展环境应急监测。采集水(包括污染水体和出厂水、末梢水等)、底质、土,必要时采集蔬菜样品等进行可疑污染物成份的检测,并根据毒物量、水流速度、河流段面、水深(截面积)计算可能污染的范围,在污染源下游和饮用水源附近设点,同时在上游设对照点进行监测;生物材料监测,对病人和正常人的血、尿、发等进行有关可疑污染物监测;有关微生物和可疑致病菌的检测;必要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调查饮水、饮食情况,采集直接饮用的缸水、开水、食物等相关样品进行检测。
  (6)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提出调查分析结论。调查分析结论应包括:该事故的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健康危害特点、发病人数,该事故的原因、经过、性质及教训等。向现场指挥部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以减少污染。
  4.5情况上报
  现场调处人员将调查情况及拟采取措施报告指挥部,6小时速报,24小时确报。指挥部负责报告上级部门。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大小,指挥部决定是否增调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前往现场增援。
  4.6应急救援
  (1)及时救治病人,如有必要进行隔离。
  (2)采取控制措施。县供水部门按照其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停水、减压供水、改路供水,通知沿途居民停止取水、用水,启用备用水源;交通管制、疏散人群、保护高危人群等措施,保护公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环保部门按照其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源,如污染企业停产、减产、限产,停止污染物排放,打捞、吸附污染物等。
  (3)加强监测。包括增加监测指标和加密监测频次,降低仪器检出限,提高检测精度,掌握污染动态。
  (4)加强水源保护。
  (5)观察水生动植物和农作物死亡情况。
  4.7 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发布
  根据污染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提出现场划定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的建议,向指挥部报告后发布警报决定。指挥部要召开事故处理分析会,确定对外宣传统一口径,指派专人对新闻媒体发布污染事故消息。
  4.8 污染跟踪
  相关部门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污染消失警报解除。
  4.9 调查取证
  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实地取证,确定事故责任人。对涉案人员做调查询问笔录,立案查处。
  4.10 行政处罚
  环保、卫生、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根据《XXXXXXX污染防治法》、《XXXXXXX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XXXXXXX刑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对突发事件进行立案、调查取证,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5 应急的终止
  5.1 应急终止的条件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状况达到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终止应急程序:
  (1)本次集中式饮用本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产生的条件已经消除,污染情况得到完全控制,发生水污染事件的水系水质基本得到恢复。
  (2)采取了有效的应急措施和防护措施,保证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水平。
  (3)本次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造成的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已经消除,供水系统全面恢复正常。
  5.2 应急终止的程序
  根据应急监测、监控快报,确认事件己具备应急终止条件后,由办公室报请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应急终止;必要时,由指挥部向社会发布应急终止的公告。
  6 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应急终止后,乡镇相关部门应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继续组织有关专业机构进行监测、监控、处置和评价工作,直至本次事件的影响完全消除为止;组织专业队伍对事件发生地现场清理及污染物进行处理,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发生。组织有关专家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生态环境恢复建议,并组织实施。
  6.2后评估
  应急援工作结束后,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要指导相关部门及时查找事件原因,进行应急处置行动的后评价,编制应急处置评价报告,存档备案,并上报有关部门。
  7 应急保障
  7.1 应急庆典用品和物资贮备
  根据全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
  (1)配置技术先进的预警监测、监控设备。通过自动监测系统、远距离视频监控系统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水文、水质、气象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
  (2)建立快速反应的信息沟通和指挥平台,保证预警信息畅通。
  (3)贮备足够的应急处置所需物品,做好自来水深度处理的物质准备工作。
  7.2 应急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预警和应急队伍。成员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专家组成。
  通过授课、操作演练和模拟演习等培训,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专门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应急处置的能力。培训内容主要为有关法律、法规;各类相关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程序及其运行;应急处置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应急处置报告的编制和上报程序等。
  7.3 通讯与信息保障
  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公共信息网络,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指挥协调系统。
  7.4 资金保障
  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预警系统建设、运行和应急调度、处置,按规定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由财政部门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7.5 宣传与演练
  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进行广泛的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预防和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
  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各成员单位进行联合演练,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应急预案做好本部门的应急演习,以确保本预案能有效发挥作用。
  8 预案的制定、管理和更新
  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本预案日常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并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水环境的动态,及时组织修订、更新,报县相关部门批准施行。
  9 预案施行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9篇
  为深入加强学校饮水卫生安全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水平,进一步保障红星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要求》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制定学校突发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与控制我校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建立和健全学校突发饮水污染事件领导小组
  建立和健全学校突发饮水污染事件的处理领导小组,以便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后能快速及时地处理。
  组长:张蕊(校长)
  副组长:陈忠安
  组员:凌翠凤、邢跃红、黄凤华、顾敬东、唐兰平、吴仲明、食堂经理
  同时成立一支快速反应应急小队。
  队长:陈忠安
  副队长:丁佳燕
  成员:各班的正副班主任
  三、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
  学校发生生活用水、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理办法:
  ①立即停止生活用水、饮用水的供应。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学校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紧急组织有关工作小组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②迅速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区教育局普教科,同时报区疾病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③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录并通知家长。
  ④保留水样、装置容器、设备和现场。
  ⑤配合相关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各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⑥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四、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预防办法
  1、必须保证师生享有足量、卫生的饮用水。
  2、指定专人负责学校师生饮水安全管理工作。
  3、指定专职人员对学校使用的饮水机、进行定期消毒。
  4、师生饮用桶装饮用水应做到:
  ①学校加强饮水安全卫生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完善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有效措施,责任到人。
  ②索取桶装水生产单位有效卫生许可证复印件或饮水机有效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认真做好饮水机定期清洗消毒书面记录,提醒饮水机清洗消毒专业机构定期为学校的饮水机做好清洗消毒工作等。
  ③规范师生饮用水供应工作,师生饮用水要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身体要符合卫生要求,饮用水存放环境整洁,并加强日常检查,一旦发现变质,立即停用;饮水机定期消毒,并由供水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并索取消毒人员的健康证。
  ④加强师生的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等,开展饮水卫生安全及水源性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饮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及水源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⑤卫生防疫部门要每期对学校饮用水进行检查,确保饮用水达标。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0篇
  1总则
  1.1凤河—龙河流域概况
  凤河—龙河是跨京津冀三省(市)的重要流域,起源于成都市新都区,全长175.38km(成都段长为89.33km、四川段长为46.94km、成都段长为39.11km)。龙河上游分为大龙河、小龙河,于新都区白塔村东汇合,汇合后称龙河。凤河新津河于成都市武清区大成都活动策划公司有哪些村汇合,汇合后称龙凤河,流入成都知名活动策划会议公司河,最终汇入渤海。
  凤河—龙河流域环境安全风险主要来自储油罐站、化学制造、涉氨制冷等行业领域,如发生生产安全、违法排污等事件,极可能造成凤河—龙河流域水体污染,引发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另外,通过凤河—龙河流域跨河桥梁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存在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引发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可能。
  为妥善处置凤河—龙河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增强联合应对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根据《XXXXXXX突发事件应对法》《XXXXXXX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等有关规定,结合凤河—龙河流域环境安全风险分布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完善机制,联合管控。相关行政区域环保部门应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对凤河—龙河流域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定期组织联合排查,做到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整改、早消除,筑牢环境安全防线,提高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防控能力。
  (2)属地为主,协同联动。当凤河—龙河流域发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时,在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统一指挥下,属地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联合处置;各邻近相关行政区域环保部门按照《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的要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在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时,要及时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在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共同应对。
  (3)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凤河—龙河流域流经的各行政区域建立信息通报机制,确保信息畅通;按照就近调动、快速反应、迅速到达的原则,调动京津冀应急资源,实现现有应急资源共享使用的最开业活动策划,为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为凤河—龙河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专项预案,适用于凤河—龙河流域流经的行政区域发生的和经研判可能发生的跨界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当未发生跨界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时,启动属地相关应急预案。
  2组织指挥
  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应急指挥机构为应急处置的最高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属地相关部门和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联防联控工作协调小组”)的应急处置行动。
  联防联控工作协调小组在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指挥环境应急专业处置行动,指挥员由事发地相关部门相关领导担任。
  各级联防联控机制的日常机构设置在环保应急部门,负责召开联席会议,组织联合检查,开展应急演练等相关应急管理工作。
  发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时,联防联控机制的启动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组织实施。
  3监测与预警
  3.1监测
  凤河—龙河流域流经的各行政区域环保部门根据辖区内跨境断面和环境安全风险源分布情况,制定联合监测方案,联合组织环境监测,共享监测数据,提高流域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3.2预警
  3.2.1预警与信息发布
  凤河—龙河流域流经的行政区域环保部门要及时研判可能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根据事态发展趋势按属地应急预案要求及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当面告知等渠道或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相邻地区。
  当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可能产生跨界污染时,由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发布预警信息。加强相关舆情监控,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3.2.2预警响应
  (1)分析研判:及时收集、分析有关信息,组织开展污染源的调查,了解相关资料和发展态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组织开展分析评估工作。
  (2)监测监控:加强环境监测,加密布置监测点位,增加监测频次,预测并监控水质变化趋势,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3)防范处置: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和事态发展。在涉险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及时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
  (4)应急准备: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待命状态,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随时准备启动应急预案。
  3.2.3预警解除
  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由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宣布预警解除。
  4应急响应与处置
  4.1信息通报
  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接到凤河—龙河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信息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查明污染源及污染的基本情况。按照事发地属地应急预案的要求向相关单位通报情况,布置应急准备工作。
  发生跨界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时,事发地省(市)环保部门要在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及时通报情况,适时启动联防联控机制。
  通报的主要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类别、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污染物种类和性质、可能影响的范围、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属地采取的措施等。
  4.2先期处置
  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开展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发展态势,避免污染物向环境扩散,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对事发地周边敏感区域进行交通管制,设置安全警戒,及时疏散受影响群众。属地环保部门在属地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先期处置情况应随时报告上级部门。
  4.3联动机制启动
  发生跨界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后,事发地立即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实时将发展态势、污染及先期处置情况通报其他省(市)相关部门或环保部门。适时组织联合会商,制定联合应急处置方案,根据事发地政府现场指挥部的`请求派出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在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协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4现场指挥部
  事发地现场指挥部由属地相关部门组建,指挥员由政府部门相关领导担任,负责指挥属地环保、水务、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联防联控工作协调小组在现场指挥部领导下负责协调水污染应急监测、提出应急处置建议、提供专家咨询技术支撑、调动应急专业处置力量等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4.5应急响应
  4.5.1事发地上游行政区
  事发地上游环保部门在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协调水务、河湖等部门采取相应水利调节措施,适时协调、调度属地社会专业处置力量参与应急处置,为事发地的应急处置创造有利条件;
  (2)应及时将上游水质、水量、流速等水文综合情况通报事发地,为事发地应急处置提供帮助决策;
  (3)调动环保应急队伍赶赴事故现场,配合事发地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
  4.5.2事发地行政区
  (1)应迅速查明涉事单位和污染来源,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封闭事故现场,控制事态进一步蔓延;
  (2)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加强现场人员的个人防护,根据事件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必要时组织群众疏散,确保群众人身安全;
  (3)环保部门立即制定监测方案,对事故现场及周边敏感区域进行大气监测和水质监测,确定安全边界,并及时分析研判监测数据,为现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4)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降解、调水稀释、转移异地处置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等方式处理处置受污染环境介质;并对大气污染区域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控制污染扩散;
  (5)根据现场处置情况和专家意见,调动各专业处置救援力量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收集转运,清理污染事故现场;
  (6)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处置情况,制定信息发布方案,联防联控工作协调小组起草水污染信息发布新闻通稿,做好各省(市)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新闻发布保障工作。
  4.5.3事发地下游行政区
  事发地下游环保部门在事发地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迅速组织受污染区域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加强现场人员的个人防护,必要时组织人员撤离;
  (2)协调水务、河湖等部门及时采取拦截、吸附等措施,控制污染扩散,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损害;
  (3)环保部门制定监测方案,监测事故点下游大气和水质状况,迅速查明污染范围,确定环境安全边界;
  (4)协调相关部门和专业处置力量,对受污染水体进行综合处置,并收集转运进行无害化处置。
  4.6应急终止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征求上下游行政区相关部门意见后,宣布应急终止:
  (1)事件现场危险状态得到控制,事件发生条件已经消除;
  (2)确认事发水域及下游污染物指标已经降低到常态水平;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和二次污染的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应急终止后,必要时应继续进行一定频次的环境监测。
  5善后处理
  5.1损害评估
  应急终止后,受污染行政区相关部门应委托相关机构对本行政区域进行污染损害分段评估,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应委托相关机构组织污染损害综合评估。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生态修复和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
  5.2调查处理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由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组织,对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事件发生原因、性质和责任区分,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和处理建议。
  5.3总结评估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处置结束后,事发地属地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并形成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对总结评估报告。
  6应急保障
  (1)资金保障
  凤河—龙河流域联防联控保障资金由当地环保部门申请纳入流域流经行政区属地相关部门保障体系之中,统一安排使用。
  (2)物资保障
  凤河—龙河流域联防联控应急处置庆典用品及相关物资由当地环保部门申请纳入流域流经行政区属地相关部门保障体系之中,统一安排使用。
  (3)通信保障
  建立联防联控联络通信机制并实施动态调整,确保联络畅通。
  (4)培训与演练
  凤河—龙河流域流经的行政区相关部门应掌握属地应急救援力量情况,建立协作机制。加强专业队伍的培训和演练,着力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各级相关部门结合属地实际情况,组织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应急演练,做好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配合及通信联络,确保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通和统一指挥。
  7附则
  本预案由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协调小组制定并发布,由三省(市)环保厅(局)环境应急部门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1篇
  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根据闻水字(20__)159号《关于加强农村饮用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会议精神,结合我供水站实际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因意外事故引起供水突发事件的正确和高效处置,尽可能减少供水事件对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损害,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1、以人民饮用安全水,放心水为根本原则。
  2、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分工负责,各尽其责。
  3、实行科学决策,提高控制事故发生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供水概况
  东镇供水站建于20__年,距离县城距离约15公里处,均采用地下水为水源,日处理水能力达2600余方左右。
  三、应急组织体系
  1、领导小组
  供水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张伟栋
  成员:高荣俊、刘志谦、李伟、宁云中
  2、救援抢险小组
  组长:张伟栋
  成员:供水站全体职工
  职责:根据事故排险抢险需要,负责及时切断电源、水源;负责
  抢险临时供电、供水。
  四、应急信息的监测与报告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水站对水源和供水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尽早处置;供水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将供水事故信息传递给供水主管部门。
  供水站要尽早派出巡查、监测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巡检、观测,随时报告现场有关信息。并立即组织抢修队伍、机具设备和抢修物资投入现场抢修工作。其次,供水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故情况经分析、会商后,迅速做出判断和处置决定。
  五、供水安全的预防机制
  1、加强水源保护。明确水源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加强水源地巡查,提前预警供水水质变化情况。
  2、提升水源井井口高度。对水源井口进行焊接,提高进口高度,防止投毒及洪水漫入井内,污染水质。
  3、建立供水备用水源。当灾害发生时,由水务局抗旱服务队派出送水车辆,负责提供饮用水。
  4、24小时全程视频监控已全部安装到位。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2篇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和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1.2 编制依据
  依据《XXXXXXX环境保护法》《XXXXXXX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四川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夹江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县辖区内或发生在县外但对我县有较大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生产、销售、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辐射事故、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按照相应专项应急预案及规定执行,其他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按照本预案执行。
  1.4 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要求,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同应对,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
  1.5 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具体见附件1。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领导机构
  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县相关部门是全县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行政领导机关。在县长领导下,县政府负责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组织开展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先期处置;并按照市指挥部要求,做好相关应对工作。
  2.2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
  县相关部门设立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指挥部),统一指导协调和组织全县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总指挥:县相关部门分管副县长。
  副总指挥:县相关部门相关副秘书长、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成员: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商务局粮食局、县卫生健康委、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气象局、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消防救援大队、中国电信阜南分公司、中国移动阜南分公司、中国联通阜南分公司单位负责同志。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见附件2。
  县相关部门根据应对工作需要,可对县指挥部领导和成员进行调整。其他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县指挥部统一布置,按照工作需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发生一般级别及较大级别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后,县指挥部报告市政府及市生态环境局,根据需要,设立综合协调、污染处置、应急监测、医疗救治、应急保障、转移安置、新闻宣传、社会维稳、调查评估等工作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见附件3。
  2.3 县指挥部办公室
  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主任由县生态环境分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
  主要职责:承担县指挥部日常工作;推进全县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督促落实环境应急准备工作;办理县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等。
  2.4 县专家组
  县环境应急专家组由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组建和管理,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处置建议。
  2.5 县现场指挥机构
  县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准备
  各级相关部门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应坚持关口前移,强化预案体系、风险防控、应急队伍、应急庆典用品物资建设等工作。
  3.1 预案体系
  县相关部门及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制定、完善本级及本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承担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2 风险控制
  县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分析评估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检查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
  承担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开展本单位(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确定环境风险等级,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3.3 应急队伍
  县相关部门及生态环境部门要不断推进环境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或生产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提供社会化应急救援服务的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
  承担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环境应急处置救援能力建设,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确保环境应急先期处置有序有效。
  3.4 物资庆典用品
  县生态环境部门健全制度和规划,配备符合实际需求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庆典用品;开展应急资源调查,建立和充实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建立物资储备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结合实际设立实物储备库。
  承担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储备必要的应急庆典用品和物资。
  3.5 科技支撑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庆典用品的研究和应用,为环境应急处置提供科技支撑。县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库,规范专家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
  3.6 联动机制
  根据区域或流域环境风险防范需要,加强相邻县区环境应急管理部门的联动,健全风险防范、信息通报和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生态环境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协同高效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4 监测预警
  4.1 监测
  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环境突发事件监测机制,提高监测技术水平;通过日常环境监测、互联网信息、环境污染举报等途径,加强突发环境事件苗头性信息收集;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局、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消防救援等部门,应当及时将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同级生态环境部门。承担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监测制度,强化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
  4.2 预警
  4.2.1 预警分级
  对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
  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级标准见附件4。
  4.2.2 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手机、警报器、宣传车、大喇叭、新媒体等渠道或方式向本行政区域公众发布,针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可组织人员逐户当面告知等方式。
  预警内容:预警原因、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发布机关等。
  县生态环境部门研判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及时向县相关部门提出发布预警信息的建议。
  预警原则上由县相关部门(专项指挥机构)或授权的生态环境部门发布,及时向市相关部门或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必要时可越级上报,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相关地区政府通报。三级(黄色)及以上预警权限,由市相关部门或市生态环境局同时予以发布。
  4.2.3 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发布后,事发地相关部门及生态环境部门要根据预警级别和实际情况以及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1)分析研判。组织有关部门、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判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2)防范措施。设置危害警告标志,采取健康防护措施;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待命状态,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庆典用品,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
  (3)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解读;加强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4.2.4 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按预警信息发布级别相关要求,根据事态发展情况,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威胁或危险消除时,按照“谁发布、谁解除”的原则,由发布单位宣布解除预警,适时终止相关措施。
  5 信息报告与通报
  5.1 信息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应立即向所在地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人员。
  县生态环境部门接报后,立即核实、分析研判、分类报告。①对初步认定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当在4小时内向县相关部门和市生态环境局报告。②对初步认定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相关部门及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同时报省生态环境厅。③初步认定为重大级别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相关部门及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同时报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部。其中,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或特殊情况下,县生态环境部门可直接向市生态环境局和省生态环境厅。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县相关部门须在4小时内向市相关部门报告;较大级别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县相关部门须在2小时内向省相关部门报告。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或特殊情况下,县相关部门可直接向国务院报告。
  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当按照重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
  (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
  (2)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
  (3)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
  (4)有可能产生跨省影响的;
  (5)因环境污染引发聚集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
  (6)其他有必要按照重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报告的。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及时续报信息。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规定执行。
  5.2 信息通报
  因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事故等引发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公安交警、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县生态环境分局。其他部门和单位获得环境污染事件信息后应及时向且生态环境分局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政府或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行政区域同级政府或生态环境部门,同时报市相关部门及市生态环境局。
  6 应急响应
  6.1 响应分级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遵循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由县政府组织应对(县有关部门视情予以指导),其中,涉及面较广、较敏感复杂或处置不当可能造成较大后果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报请市相关部门指导应对。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由市相关部门组织应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省相关部门报告,报请省相关部门及省相关部门提供支援或组织指导应对。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将县级层面应急响应设定为一级、二级和三级3个等级(见6.3响应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或重要时段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损害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6.2 先期处置
  各县相关部门对本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迅速调度力量,尽快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财产损失,减轻或消除社会影响,并及时向市相关部门及生态环境部门报告。
  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当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不明时,由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组织对污染来源开展排查,查明涉事单位,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
  6.3 响应措施
  县指挥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情况,报市政府、市生态环境局,在市指挥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1)三级响应。涉及面较广、较敏感复杂或处置不当可能造成较大后果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由市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启动三级响应,同时报告市指挥部总指挥。市指挥部办公室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给予指导和支持。县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处置相关信息和事项。
  (2)二级响应。对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提请市相关部门研究并作出工作布置。由市指挥部决定启动二级响应。县指挥部总指挥率领县生态环境部门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赶赴现场,组织应急处置先期处置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进入响应状态。县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
  (3)一级响应。对初判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并作出工作布置。由市指挥部决定启动一级响应。县指挥部总指挥率领县生态环境部门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进入响应状态,县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同志在岗带班。
  6.4指挥协调
  6.4.1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后,县指挥部纳入省级现场应急指挥部,共同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6.4.2 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后,报请市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布置应急处置工作。
  (1)组织专家进行会商,研究分析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和发展趋势;
  (2)县相关部门先期设立的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应纳入市级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市级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应对工作;
  (3)根据需要,县指挥机构相关成员单位派出前方工作组,赴事发现场协调开展污染处置、应急监测、医疗救治、应急保障、转移安置、新闻宣传、社会维稳等应对工作;
  (4)配合市指挥部统一组织应急处置信息发布,做好舆论引导;
  6.4.3 涉及面较广、较敏感复杂或处置不当可能造成较大后果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报请市指挥部办公室启动应急响应,县相关部门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
  6.5 应急处置
  县指挥部各工作组、各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按照县指挥部的统一布置,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污染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措施,查找并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必要时,县相关部门可要求其他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县相关部门组织制订综合治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调水稀释、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等方法处置污染物。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
  (2)转移安置人员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及事发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建立现场警戒区、交通管制区域和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和可能受影响地区的居民。妥善做好转移人员安置工作,确保基本的生活和必要的医疗条件。
  (3)医疗救治
  迅速组织医疗资源和力量,对伤病员进行诊断治疗,根据需要及时、安全地将重症伤病员转运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视情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急需医药物资,支持事发地医疗救援工作。做好受影响人员的心理疏导援助。
  (4)应急监测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监测的布点和频次,调配应急监测设备、车辆,加强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工作,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5)专家会商
  组织专家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估,判定污染物种类,预测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程度、危害范围和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污染区域隔离与解除、人员撤离与返回等措施建议。
  (6)市场监管和调控
  密切关注受事件影响地区市场供应情况及公众反应,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的市场监管和调控。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次生灾害等。
  (7)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手机、各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客观地向社会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和应对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信息发布内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应对措施、需要公众配合采取的措施、公众防范常识和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况等。针对重特大或敏感突发环境事件,县相关部门或应急指挥机构5小时内要发布权北川息,24小时内要举行新闻发布会。
  (8)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和交通管制,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侦查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事发现场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情绪疏导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引发聚集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6.6响应终止
  当事件处置基本完毕、污染物质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时,由启动响应的应急指挥机构终止应急响应。
  7 后期工作
  7.1 损害评估
  应急响应终止后,县相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及时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的依据。突发环境事件损害评估工作按照生态环境部相关规定执行。
  7.2 事件调查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按照有关规定,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会同监察机关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和性质,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
  7.3 善后处置
  县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制定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保险机构要及时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参险企业开展理赔工作。
  7.4 总结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结束后,负责处置的相关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编写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总结报告。其中,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总结应报市相关部门,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总结应上报省相关部门。
  8 附则
  8.1 预案管理
  预案实施后,县生态环境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做好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评估和修订,并报市指挥部办公室进行备案。
  企事业单位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同时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优化机制,不断提升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8.2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解释。
  8.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原《阜泸州庆典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南政办秘〔20__〕30号)同时废止。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3篇
  一、编制目的、依据
  为有效防止和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依据《XXXXXXX环境保护法》、《XXXXXXX安全生产法》、《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洪雅活动策划公司县临水镇自来水厂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指挥机构的编成及任务
  在临水镇政府成都年终会议环保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临水水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临水镇政府张玲光镇长担任,镇卫生院、派出所以及水厂相关负责人为成员。进入应急状态时,应急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应急指挥部,组织前方指挥所,派员参加县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二)本镇指挥部组成人员:
  指挥长:张玲光(临水镇镇长)
  副指挥长:黄盟(临水镇党政办主任)
  周青(临水镇宣传委员)
  成员:潘同涛、潘勘(水厂负责人)
  李振瑞(临水镇卫生院院长)
  邵英海(临水镇派出所长)
  叶文俊(水厂技术员)
  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辖区内发生的较大及以上城区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2)贯彻执行国家环境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级环保部门及县政府关于应急工作的指示要求;
  (3)组织制定与修改临水水厂水源地应急预案;
  (4)负责应急工作的决策、指挥与协调相关部门配合,统一指挥辖区内的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理与处置;
  (5)布置辖区内应急工作的公众宣传和教育,统一发布应急 工作信息。
  各相关股室职责
  1、办公室职责
  (1)根据”6363901″举报中心(镇值班室)提供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信息,按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指示,将重大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上报县政府和市环保局。
  (2)负责将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有关信息及时向县有关部门通报。并协助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协调联运工作。
  (3)负责在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期间本局内部各科室间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
  2、县环境监察职责
  (1)负责对事故现场调查、取证。接报告后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对事故作出初步判断,并立即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
  (2)如果发生特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监察人 员应在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采取迅速、果断的行动和必要的 措施消除事故影响,以利控制污染的扩大和蔓延。
  (3)积极参与救险,消除污染危害,并负责做好急救、疏散、恢复正常秩序,活动策划书群众情绪和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4)重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负责依法定程序对相关肇事者进行处罚,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5)负责对重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案件所作出的行政处罚的立案及适用法律、法规终审和案卷的存档工作。
  3、县环境监测站职责
  (1)加强对我县饮用水源地和敏感河流的水质监测。
  (2)制定出我县重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监测应急响应预案。
  (3)在重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及时进行现场监测,为应急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详实的监测报告。
  (4)负责重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确定事件造成的水源地污染范围、程度,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保护环境和公众的措施和建议。
  4、管理股职责
  (1)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水环境的保护,对重点和敏感区域要严格控制排放总量。提出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目标和控制措施。
  (2)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污染防治规划和目标的实现。
  (3)重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会同生态科负责现场协调控制污染工作,提出污染控制方案,并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情况提请应急领导小组,吊销责任单位的排污许可证,责令其停业或关闭。
  5、宣传股职责
  负责重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情况的新闻发布和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经应急领导小组授权通过媒体和舆论工具及时发布事故处置情况,活动策划书民心,维护社会稳定。
  四、应急工作程序
  (一)迅速报告
  局办公室确保通信联络畅通。接到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并核实后,迅速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县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二)快速出动
  县局各有关单位接到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后,要携带污染事故应急监察、监测设备,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
  (三)现场控制
  应急现场指挥部到达现场时,如果公安、消防部门尚未对现场进行处置,应急现场指挥部应对现场进行控制和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物产生,防止污染物扩散;并根据现场勘验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四)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处理工作比较复杂,需根据事件类别、性质作具体处理,总体步骤如下:
  1、到达现场后首先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2、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 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及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疾病的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3、形成初步判断、确定污染种类。
  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应急现场指挥部到达现场,应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寻找污染源,通过对事故现场的监察、监测、拍照、摄像、录音及个案分析,全面掌握事故现场的特点,根据各方面因素,寻找因果关系,做好现场调查记录。
  5、提出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置方案。
  应急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提出调查分析结论,制定污染处置方案,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
  (五)情况上报
  应急现场指挥部将现场调查情况及应急处置措施向县政府和市环保局报告,并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大小,决定是否增调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前往现场增援。
  (六)污染警戒区域的划定及消息发布
  根据污染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应急指挥部拟定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或居住区域),发布警报决定;应急现场指挥部要召开事故处理分析会,确定对外宣传统一口径,指派专人对新闻媒体发布污染事故消息。
  (七)污染跟踪
  应急现场指挥部要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直至污染事故警报解除。
  (八)调查取证
  应急现场指挥部要根据污染事故的性质,组织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实地取证,对涉案人员做调查询问笔录,立案查处。
  五、应急终止
  (一)应急终止的条件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状况达到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终止应急程序:
  (1)本次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产生的条件己经消除,污染情况得到完全控制,发生水污染事件的水系水质基本得到恢复。
  (2)采取了有效的应急措施和防护措施,保证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水平。
  (3)本次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造成的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已经消除,供水系统全面恢复正常。
  (二)应急终止的程序
  根据应急监测、监控快报,确认事件已具备应急终止条件后,请县应急指挥委员会批准后宣布应急终止;必要时,由县应急指 挥委员会向社会发布应急终止的公告。
  应急终止后,相关应急专业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监测、监控、处置和评价工作,直至本次事件的影响完全消除为止。
  本县应用水水源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进行应急处置行动的后评价,编制应急处置评价报告,存档备案,并报上级有关部门。
  六、预案实施时间:
  20xx年4月9日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4篇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红星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5、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的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活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活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孙宏辉袁建新
  副组长:李永生陈彬庆绪胜
  成员:吴成宏姚晓玲刘春生林建勋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5篇
  一、发现学校自来水,开水器的饮用水有异常现象(如有异味、有颜色等),按以下应急方案处置。
  二、安全工作组织机构:
  1、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副校长)
  成员:
  2、救援救护小组:
  组长:
  成员:各处室安全员保安人员7名
  3、善后处理小组:
  组长:
  成员:
  4、事故调查小组:
  组长:
  成员:
  三、应急方案:
  1、总务处每日巡视发现、教师职工、学生发现应立即报告总务处。总务处与校医、办公室专职安全员到场查看。如果属实,立即报告分管校长,启动应急方案。办公室向都成市教育局、公安局报告,校医向都成市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2、总务处配合办公室,立即封锁现场,等待主管部门处理。
  3、校长立即主持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布置实施应急方案。
  4、教育处通知各班;教务处通知各教研组;总务处通知食堂、学生公寓、教师宿舍、以及相关部门,停止使用饮用水。
  5、学校各部门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方案,配合实施处理方案,直至恢复正常供应饮用水。
  6、教育处立即组织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保持学校良好秩序。
  7、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召集有关人员布置任务,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护和善后工作的处理等各工作之中。
  8、由办公室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接待媒体、学生家长和教职工家属,处理善后工作。
  四、发生饮用水安全事故,如果有人员伤害时,按以下程序实施:
  1、事发现场组织活动的负责人或任课老师要迅速组织学生自救互救,能到学校医务室治疗的,迅速送达,由校医诊治。
  2、受伤学生、教职工不能移动或情况不明的,要立即通知校医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治。根据病情及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助。
  3、总务处筹措资金,安排车辆由校医护送到医院救治。
  4、由办公室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事件的进展情况,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教职工家属,接待媒体和学生家长、教职工家属。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6篇
  为指导和规范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和消除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依据国务院《XXXXXXX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卫计委《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处置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时要以生命救助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学校后勤处应加强生活饮用水管理及卫生监督,积极开展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预防工作,切实做好实施预案的各项准备。
  (三)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四)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公布相关信息,发动全校师生参与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工作。相关信息的公布必须经学校有关领导批准,统一发布。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供水范围内发生的有毒、有害污染引起的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或不明原因的水质突然恶化及介水传染病,造成学校师生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影响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主要包括:生活用自来水、二次供水和直饮水。
  三、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成都学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为领导组织机构。具体组成人员名单另行发文。
  领导小组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完善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预判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等级,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校内相关部门处置学校内突发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提供现场指挥部工作的相关保障。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管理工作,及时收集、分析、报告相关信息,对处置工作进行阶段性小结和报告,并提出可行性预警与建议。
  (二)设立应急处置指挥部及应急行动组。
  应急预案启动后,成立由学校分管副校长任总指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任副总指挥的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成员由党政办公室、宣传部、监察处、学生工作部(处)、保卫处、团委、后勤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院部主要负责人组成。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主要职责: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为提高处置效率,迅速开展工作,根据事件处置环节要求,成立七个应急行动组。各组的组成和主要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由学校分管副校长负责,党政办公室、监察处、学生工作部(处)、保卫处、后勤处等相关部门及事件责任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综合事件信息,及时向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汇报事件动态,分析事件进展情况,传达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指示精神,协调其他各应急行动组、专家、专业救援队伍及相关单位开展工作,做好对事件受害人的善后处理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
  2.医疗救护组。由后勤处负责,相关学院及事件责任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在事发后迅速组织和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救护、医院救治和卫生防疫等工作,制定医疗救治方案,实行首诊责任制,重症病人和普通病人分类管理,做好病人的接诊、治疗和转诊、转院等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3.安全保卫组。由保卫处负责,后勤处、事件责任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人力保护现场、保留证据、维持秩序和疏导交通等工作;初步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种类以及污染造成的影响;在职责范围内按实际情况查封事件涉及水源,及时控制污染扩散,并对潜在危害继续实施监控;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开展事件调查,开展相关技术鉴定,实时记录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的工作情况,对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采取临时供水措施,清除污染水,确保用水安全。
  4.信息报送组。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后勤处、保卫处、事件责任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实时记录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情况,组织起草有关公告、通报、简报等文字材料,按规定向当地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对外发布的信息,报学校领导签发;统一信息发布和上报口径,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散布、夸大事故,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影响。
  5.学生工作组。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团委、相关学院参与。主要职责是开展生活饮用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涉事学生的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引导学生在事件发生后不恐慌、不擅自通过网络媒体散布不实言论扩大事态。
  6.新闻发布组。由宣传部负责,党政办公室、保卫处、后勤处等相关部门参与。主要职责是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快速反应机制开展工作,建立事发初期、进展期和事后信息发布、报道的良好机制及相关规范,组织有关单位起草新闻稿,开展新闻报道,由学校新闻发言人分阶段发布新闻,统筹协调发布基本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并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控及管理,及时化解网络舆情。
  7.后勤保障组。由后勤处负责,党政办公室、财务处等相关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安排应急药品、物资和应急生活饮用水,统筹调度,有偿调拨,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保障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费用;及时组织运力保障急处置指挥部和卫生部门调配使用;编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相关单位负责人和联系人的通讯录。
  四、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及人数,参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划分四级。即: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
  一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Ⅳ级):给师生生活饮水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且事件一次伤害的人数30—99人,但无人员死亡的;区级相关部门认定为一般生活饮水污染事故件的。
  较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Ⅲ级):给师生生活饮水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且事件一次伤害的人数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市相关部门认定为较大生活饮水污染事故件的。
  重大生活饮水污染事件(Ⅱ级):事件危害严重,事件一次伤害的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省相关部门认定为重大生活饮水污染事件的。
  特别重大生活饮水污染事件(Ⅰ级):事件危害特别严重,国务院认定为特别重大生活饮水污染事件的。
  学校根据上述分级标准,提出事件等级意见,报政府机关认定。没有达到以上事件分级标准的,校内按一般生活饮水污染事件处置,适用本预案。
  五、信息监测和报告
  (一)信息监测
  学校建立统一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人员体系,由生活饮用水服务单位维护管理员和后勤处生活饮用水管理人员组成;二是监测体系,对生活饮用水服务网点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机制。对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改、早解决。
  后勤处应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预警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并及时上报有关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必要时召开会议,研究防控措施。
  (二)信息报告
  1.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有关部门举报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监管职责的行为。
  学校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及时组织或者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2.报告制度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发现)报告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发现)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学校后勤处办公室报告,学校应立即调查处置,并及时向属地卫生计生监督部门报告。
  (2)报告范围
  对师生生活饮用水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
  (3)报告方式
  学校后勤处办公室接到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向学校分管领导报告;学校后勤处办公室的相关信息和报告应由党政办公室审核后,报学校领导签发;学校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属地卫生计生监督部门和省市有关部门通报。
  (4)责任报告单位(人)
  学校生活饮用水服务单位;学校医疗机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发现)单位;学校生活饮用水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从事生活饮用水服务的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行使职责的学校后勤处和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3.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病亡人数、事件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件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可报告事件的简要经过和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等。
  (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原因等。
  (3)总结报告
  对事件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内容包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鉴定结论,事件原因分析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六、应急响应及程序
  (一)应急响应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由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按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进行处置,并报属地卫生计生监督部门。
  1.学校后勤处根据需要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及医疗机构等分管应急工作负责人立即前往事件现场,了解掌握事件的基本情况。
  2.学校后勤处办公室负责通知并督促各应急行动组到位开展工作。
  3.学校后勤处、各相关单位、事件责任部门之间应保持通讯联系,互通信息。
  (二)响应程序
  1.学校后勤处办公室应在接报后15分钟内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进行先期处置,30分钟内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警戒、控制现场、救护和事件初步调查等基础处置工作。
  2.迅速成立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适时决定启动相关应急行动组,按预定程序和渠道迅速通知应急行动组就位。
  3.学校后勤处办公室重点围绕医疗救护、事件调查、事态控制和新闻发布等工作与相关部门协调。
  4.应急结束
  处置工作完毕后,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政府行政部门意见及时分析判断,适时决定应急工作结束。
  (三)善后处置
  应急工作宣告结束后,综合协调组负责根据突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性质及工作需要,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适时提供法律援助,正确引导受害人依法索赔,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稳定。
  (四)调查和总结
  1.安全保卫组在善后处置阶段应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责任单位奖惩、援助需求等做出综合调查评估,并及时将调查评估结果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应急行动组和各相关部门应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3.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当地政府行政部门的处理意见,学校将对造成事故的生活饮用水经营服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惩处;对应急处置工作中有瞒报、漏报、迟报行为及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七、责任追究
  (一)学校对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学校对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于未经学校统一发布信息,而私自发布不实言论,造谣、扩大事态,造成师生恐慌的,依法追究舆情责任。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7篇
  为加强我处水污染突发事件处理的综合处置能力,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高效有序地做好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库区饮用水源地安全,尽可能减轻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及正常的生产生活,结合我处水利工程调度运行现状,制定本预案。
  一、制定依据
  根据《XXXXXXX水法》、《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XXXXXXX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切实做好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处所管辖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白莲崖水库范围内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藻类爆发等引发的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领导
  成立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受理辖区内水污染突发事件报告,协助调查事故原因、污染源性质及发展过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四川省水利厅及霍山县政府报告辖区内水污染突发事件及其处理情况,领导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的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王 伟
  副组长:吴寿宝
  成 员 : 李君廷、刘景友、汤义声、朱克勤、王群国、张明洋、张昌如、郭键、胡庆年、杨勇、杨安国、叶远柱、高晓春、严永堂、李成君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电话号码为:、,具体负责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所辖库区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办公室主任:朱克勤(兼)
  四、预防措施
  1、加强日常监测。每月上旬对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库区进行一次全面巡查;联系佛子岭水文站,取得水质化验报告。鉴于目前库区水质没有自动监测设施的实际情况,在库区不同区域设置监测点,确定监测员,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在磨子潭水库东、西河及坝前;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汪家冲、扫帚河、舞旗河及坝前;白莲崖水库千笠寺及坝前分别设置监测点,争取在水污染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2、做好污染源排查工作。重点对辖区内可能向库区排放生产、生活及医疗垃圾的单位及个人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宣传及监管,杜绝向库区排放有害的生产、生活及医疗垃圾的现象,确保水质安全。
  3、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落实相关保护措施。加强与农委的联系,严格控制库区渔业养殖规模,禁止投肥养鱼;加强与交通部门的联系,库区周边的道路应严格控制或禁止运输危险品、有毒的化学品的车辆通行,加强监督经过佛子岭、磨子潭库区的六潜高速公路,防止因车辆发生意外而污染水源;加强与环保部门的联系,杜绝向库区排污。
  4、认真落实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按时上报水污染月报,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及时上报省水利厅,同时报告当地政府并通报环保部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落实相关预案,努力降低水污染事件的影响。
  五、应急响应程序
  1、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接到水污染事件报警后,迅速调派人员赶赴事故现场,领导小组应有一名以上成员到现场指挥,了解掌握事故动态。赴现场人员应尽可能了解以下内容并及时向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汇报:
  ⑴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围。
  ⑵污染源种类、数量、性质。
  ⑶事件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可控性及预采取的措施。
  2、将事件情况立即准确上报省水利厅,同时报告当地政府。
  3、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落实相关预案,防止事态扩大。
  ⑴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与相关部门配合,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⑵通知水源地周边乡镇及上、下游有关市、区防汛调度部门做好应急调度准备;通过各种媒体通知单位和居民做好储水准备,各单位、企业和家庭将利用自备的水池、容器设备等储水;
  4、根据水情、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关闭闸门,暂停供水或发电。
  5、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6、根据上级安排或应急工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六、应急后勤保障
  1、交通保障:处办公室和电站商贸总公司要做好运输车船的保障工作。平时应急车辆须保证100公里以上的行车用油;应急船须保证四个单程(100公里)以上的行船用油;驾驶员在接到命令时能在10分钟内出车(船)。
  2、通讯保障:应急通知下达与接收以有线通信为主,实现应急信息快速传输。在外应急人员的联络以移动电话等无线通信为主。电站工程公司要做好通信保障工作。
  3、物资保障:电站财务资产部要庆典用品必要的抢险设备和一定数量的专业性较强的应急物资。
  4、医疗保障:赴现场应急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应急过程中若出现人员中毒或受伤,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救治。
  七、事件后调度
  在水污染事件警报解除后,当地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解除应急调度,并根据水质、水位情况,正常调度水利工程。
  八、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皖佛水政〔20__〕12号)同时废止。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8篇
  1.总则
  1.1.目的
  建立健全环保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处理环保事故,维护正常的医院运转秩序。
  1.2.范围
  本预案仅适用于xx医院内污水处理站的所有环保、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1.3.职责
  xx医院污水处理站负责全院区医疗废水的处理、处理出水的水质分析(余氯检测等)及栅渣、污泥的处理,并负责处理各项环保、安全事故,是对此预案的主要执行者。
  2.污水站概况
  污水处理站位于xx医院住院楼后面,xx医院污物出口处,主要处理中心医院院区的医疗污水(门诊污水除外),污水站日处理污水量1500m3/d。
  污水处理站主要处理工艺为:
  污水处理工艺:医疗废水→格栅→提升井→筛滤机→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清水池→消毒池→达标排放
  污泥处理工艺:污泥→污泥浓缩池→螺杆泵→絮凝反应池→带式压滤机→泥饼打包外运
  污水站配备操作员工5人,主要负责污水处理设备操作、污泥处理和污水站处理出水的水质分析(余氯检测)。
  污水站主要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盐酸、氯酸钠和二氧化氯。
  污水站主要有毒有害气体:盐酸酸雾、二氧化氯气体、甲烷、硫化氢等。
  3.组织机构和职责
  3.1.应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
  该小组是应急事故处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制定应急事故处置方案,指挥应急事故处理保障队伍及应急处置方案的实施,跟踪事故的处理过程。
  该小组由处理厂运行总监、设备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综合管理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2.应急事故处理保障队伍
  根据应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的指挥,具体负责实施应急事故援救。该队伍由综合管理部、运行部、机修部、化验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3.3.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负责制(修)定《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训练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污水站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主管行政部门和事故现场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指令;组织事故调查,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
  3.4. 领导小组人员分工
  1、组长:组织指挥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副组长:按照分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
  3、成员:协助总指挥负责事故救援过程中的总协调工作;按中心医院污水站内部预案规定负责突发事故的一般处置和应急救援有关工作。
  4.应急事故处理程序
  4.1.生产事故汇报处理制度
  为了及时掌握污水处理站的安全生产情况,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把事故的影响和损失减至最低,成都市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特制定生产事故汇报处理制度。
  事故类别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四类。
  1、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小于0.5万元,或不影响正常运行的。
  2、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小于2万,大于或等于0.5万,或者导致人员轻伤,或一天内能恢复正常运行的。
  3、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小于5万,大于或等于2万,或者导致人员重伤,或三天内能恢复正常运行的。
  4、特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万,或者导致人员死亡,或者三天以上无法正常运行的。
  4.2.事故发生后的汇报
  1、污水站内发生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值班人员应立即将事故简况报告污水站负责人;
  2、重大及特大事故:应在10分钟内打电话向主管单位总部汇报,并在8小时内将事故详情报告主管单位总部。如同时伴有人身伤亡,还须向本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3、一般事故:应在24小时内将事故详情报告主管单位总部。
  4.3.事故的处理原则
  1、污水站站长是事故现场负责人,带领值班人员进行事故处理,应对事故处理正确、迅速、负责。
  2、凡发生重大特大事故或伤亡事故,必须执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员工没受教育不放过)原则,及时分析,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燃。
  3、对发生工伤事故,除立即组织抢救外,必须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按规定逐级汇报。
  4、对发生工伤事故或重大特大事故须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查清事故责任,拟定防范措施,结果以书面于15日之内上报。
  5、对事故责任者(包括领导)应根据情节轻重,损失大小,认识态度,提出处理意见。
  6、对因工负伤的职工家属,要全力关怀,给予慰问,并按国家规定,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7、事故处理时,不得进行交接班,如在交班时发生仍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接班人员可在交班人员的要求下协助处理,告一段落后方可继续交接班。
  8、不论发生任何事故,在处理告一段落后应按规定及时向总部汇报。
  4.4.后期处理
  1、事故现场清理
  事故发生地的后期现场清理,由站长组织专业队伍实施,事故影响范围较大、程度较严重的,由总部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2、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由站长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总部职能部门进行内部过程评价和总结。主要包括:事故等级的判定是否正确;采取的重要处理措施与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要求;各科室任务完成情况;出动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庆典用品的使用是否与任务相适应;发布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是否需要修订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其他结论等。
  4.5.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
  中心医院污水站实行24小时工作值班,随时做好处理突发事故的准备。建立健全值班制度。
  2、组织落实、人员培训
  1)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便于抢修”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要根据人员岗位变化随时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2)污水站常年实行24小时值班值岗制度,故其全体值班值岗人员为各类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突击队,做好事故现场的初期抢险抢修处置。
  3)组织应急训练和培训。各级应急救援组织要按照专业分工每年要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训练和演习,不断提高组织、指挥和救援能力。
  4)预案演习与维护
  为了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实施事故抢险抢修,尽量减少由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定期组织预案演习。应急救援人员按职责和专业分工每年进行1—2次的事故模拟演练,对全污水站职工进行经常性的事故救援常识教育,使大家具备自救、逃生和互助的能力。不断提高指挥人员的指挥水平和应急救援组织的整体能力,主要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1)检查通信系统是否畅通无阻;
  (2)演习抢险现场人员是否能快捷实施抢险;
  (3)有关的抢险人员、器材能不能准确到位;
  (4)能否及时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5.突发事故预防
  5.1.进、出水水质超标预防
  对进水进行观查,每天定时对进水水质比对,并做好记录。
  对污水站投入运行的提升井、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消毒池的水样进行仔细观察,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工况,严禁超负荷运行;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5.2.停电现场可能产生的事故预防
  认真巡查配电柜运行情况,对医院提出的停电公告进行记录及汇报,并在停电之前联系电工对站内设施进行依次停电,在供电后的恢复工作也采取依次恢复并巡查。
  5.3.暴雨可能产生的事故预防
  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及关注天气预报,在暴雨天气前对现场的物品进行收拾或加固,对外露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尽可能积水的部位进行检查。
  5.4.人员触电预防
  对污水站的配电、控制柜设施进行保护,防止非专业人员自行进行操作,对外露供电线路进行保护,对可能触电的设施张贴警示牌。
  5.5.人员落水预防
  遵守安生生产守则,对污水站的安全防护栏进行定期检查,对加盖除臭的检查口进行关闭,对可能产生人员落水的位置定放好救生圈等设施。
  5.6.人员中毒预防
  遵守安生生产守则,对井下工作及除臭设施检修时需做好抽风工作,并做好安全防护保护工作。
  5.7.火灾预防
  遵守安生生产守则,对易燃易爆产品进行防护保护,对供电线路进行巡查,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
  6.突发事故应急处理
  6.1.进、出水水质超标应急预案
  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进水观察,防止因进水水质超出设计处理范围而造成事故。当发现进水水质严重超标时,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汇报,并服从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工艺运行参数进行及时调整。
  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事故或设备异常产生的排放事故,应立即停止该设备的运行,并将此事汇报管理人员。
  3、由污水站管理人员及时调整进水。
  4、组织化验人员对污水处理设备及设施的出水进行取样化验,并分析下步的处理措施。
  5、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工况,严禁超负荷运行。
  6、事故解决后,恢复正常处理状态,并记录。
  6.2.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在污水站发生火灾时,在岗员工应立即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就近原则运用灭火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扑灭火源;使用灭火器要注意以下要点:先拉开保险栓,操作者站在上风位置,侧身作业,手按压柄,距火点二米位置胶管对准火源扫射。
  2、当火势未能得到控制时,要立即通知污水站负责人。
  3、当污水站负责人接到火警后,立即通知中心医院警戒并迅速通知调集全中心医院员工利用身边的灭火器材赶到火灾现场参加扑救,切断污水站的电源,并且做好火灾现场人员秩序维护和无关人员的疏散撤离工作。
  4、当火灾蔓延到非本污水站力量所能控制的程度时,在岗员工应立即报警——119,(报警人员应向消防部门详细报告火灾的现场情况,包括火场的单位名称和具体位置、燃烧物资、人员围困情况、联系电话和姓名等信息),并安排人员到路口接消防车,以便消防队员把握火灾情况和尽快抵达,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抓住救灾时机。
  5、消防队到位后,组织员工疏散污水站周围停放的车辆和医院门口的障碍物,以确保救灾现场的畅通和车辆用急。并组织污水站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待命。
  6、火灾扑灭后,负责人应立即清点污水站的人员和受损物资,尽快确定人员伤亡和物品损失情况并向总部汇报,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存档。
  7、负责人做出事故调查报告,同时总结本次火灾事件的教训,在全体员工中实行安全事故的教育培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6.3.停电应急预案
  1、当出现突然停电时,值班人员应按下总设备停止按钮,使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2、值班人员至现场将各设备调至停止状态,并检查各阀门井的开关状态使此处于复电后可正常生产。
  3、及时联系了解停电原因及范围,评估持续停电时间并汇报。
  4、控制柜供电线路故障的,查清原因,及时恢复供电
  5、供电可以及时恢复的,则供电恢复后进入开工程序。
  6、供电不能及时恢复的,则按照规定汇报至总部及成都市环保局。
  7、电网复电对策
  1)当配电柜显示来电后,由电工通知操作人员检查各设备的关闭情况
  2)确定污水站设备全部停后,电工打开配电柜启动主电路。
  3)启动主电路后再检查一遍电路,确认无问题后,恢复各分部电路。
  4)确认各分部电路无问题后按工艺运行要求依次开启需运行的设备。
  5)恢复供电15分钟后再次巡检全污水站设备,若无问题,则按生产操作规程操作。
  6)电工送完电后,应巡检全污水站设备。
  7)操作人员将操作情况如实记录。
  6.4.暴雨造成事故应急预案
  1、领导小组负责污水站预防暴雨工作的布置、检查等工作。负责落实污水站内设备设施的防护、排水防涝工作。负责人员安全防护设施的落实等工作。负责组织一支由员工组成的紧急抢险机动小组随时待命,作为处理紧急事件的预备队,由领导小组直接调遣。
  2、检查污水站内排水系统,防止堵塞及江水倒灌。检查污水站内设备设施加护情况。
  3、室外电气设备加强防护,临时电线应拆除或切断电源。保持控制室、电缆沟内内干洁,防止积水。
  4、下暴雨时应减少巡视生物池次数,以免发生人身事故。
  5、适当加大处理水量,确保中心医院内医疗污水的排放。
  6、紧急情况下可以开启事故排放阀,待水量有所减小后应立即关闭。
  6.5.二氧化氯发生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1、事故危害及应急措施
  1)二氧化氯发生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氯反应器在-0.114Mpa标准大气压力下运行,其气相中ClO2的浓度控制在8%以下,使反应器的气相空间减至最少,保证生成的ClO2在反应空间中停留时间小于1秒。同时反应系统采用两段分级反应,即第一段反应成都庆典策划料浓度较高,但控制温度较低,反应速度较慢;第二段反应中控制温度较高,但反应物料浓度较低,反应速度仍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同时,设备关键部位设置2个安全阀,实现对运行过程的双保险。另外,设备内部为负压状态,并有非常灵敏的防爆装置,一旦设备出现正压,即可通过防爆装置泄压。
  设备间所有操作人员必须严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并应安排专人定期巡视,定期检查设备及阶段性原料罐、泵、阀是否正常无损坏;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车,在排除故障、确保无误后再重新开机。
  (2)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事故的原因为操作失误、设备失修、腐蚀或设备本身的原因等。可能产生容器破裂、阀门断开或加药管线破损而引起二氧化氯和原料泄漏,最严重是因反应速度控制不当导致压力过大产生爆炸,气体或原料扩散形成危害。
  二氧化氯为黄绿色至桔红色气体,沸点11°C,冰点-59°C,易溶于水,饱和溶解量为2900ml/L。二氧化氯为强氧化剂,其毒性及对人体的危害性远低于常用消毒剂氯气,在吸入高浓度气体时可引起咳嗽,并损害呼吸道粘膜,但不造成致命伤害。当密闭空间内二氧化氯含量达到10%时,形成易爆气体。其危害因季节、风向等因素的不同,波及范围也不一样。
  (3)应急处置
  如遇突发停水或停电,发生器中的残余气体可通过设备安全通道自动进入过滤器,与过滤器中配置的亚硫酸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如果出现二氧化氯微量泄漏,可通过余氯监测及自动报警系统、岗位操作人员巡检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按要求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查和处置,可以避免事故范围扩大,减少环境污染。
  如果出现反应容器开裂或阀门断开,出现大量泄露,自动报警系统或值班人员虽然能及时发现,但一时难以控制和处置,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并波及厂区周边范围。值班人员应迅速配戴呼吸器,并立即切断原料罐阀门、打开设备间通风系统,在通风20分钟后用水大量冲洗设备间;水厂应确定职工紧急疏散点,由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按照指挥部的指令,随时参加救援工作。
  如果出现二氧化氯发生器意外爆炸,应按以下原则处置:
  a、水厂应将爆炸泄漏程度及危害范围报水厂运行中心,由中心决定如何进行处置。中心根据事故状态,授权水厂负责人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展开救援工作。
  b、如引发火灾或人身伤害,应及时拨打119、120报警电话,并立即启用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和送医。
  2)盐酸
  (1)工业用盐酸浓度30%,为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强酸性腐蚀品,有刺鼻的酸味。不燃无爆炸,但与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时,产生氢气,有爆燃可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也可用大量水稀释。
  储存时应置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与其他物品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并注意防止包装或容器损坏。
  (2)盐酸泄露后,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3)应急处置
  如果盐酸出现泄露,应迅速将污染区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并对现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置人员应配戴呼吸器和防护服进入现场,不能直接接触泄露物,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在出现少量泄露时,可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用水大量冲洗。在出现大量泄露时,应迅速报水厂运行中心,由中心决定如何进行处置;中心根据事故状态,授权水厂负责人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如果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救援工作或救援时有可能会出现更大的人员伤害时,由水厂向当地政府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救援。
  现场人员皮肤接触泄露物时,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活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眼睛接触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活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呼吸道吸入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应给氧并及时就医;误服时应立即用清水漱口,给服牛奶或蛋清并就医。
  3)氯酸钠
  (1)氯酸钠无色无臭,强氧化剂,不燃,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可能发生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等混合时,急剧加热可能发生爆炸。
  储存时应置于阴凉、通风仓间内,并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容器应密封,与其他物品分开存放,禁止震动、撞击和磨擦。
  (2)氯酸钠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可经皮肤吸收。吸入或食入时可致急性中毒,引起脏器操作或发生窒息。
  (3)应急处置
  如果氯酸钠出现泄露,应迅速将污染区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并对现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置人员应配戴呼吸器和一般工作服进入现场,但不能直接接触泄露物,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在出现少量泄露时,应避免扬尘,可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在出现大量泄露时,应迅速报水厂运行中心,由中心决定如何进行处置;中心根据事故状态,命令水厂负责人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如果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救援工作或救援时有可能会出现更大的人员伤害时,由水厂向当地政府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总指挥发布启动应急救援指令,进行救援。
  现场人员皮肤接触泄露物时,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活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活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呼吸道吸入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应给氧并及时就医;误服时应立即大量饮水,催吐就医。
  2、现场救援
  1)出现泄露或爆炸事故后,现场人员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向500米外,应急处置人员配戴呼吸器及防护服,进入事故点切断原料罐阀门及所有电源开关,用水喷淋和冲洗,待浓度降低至安全排放标准后,进行强制通风。
  2)外部救援人员到达后,电力维修组应全力做好协调配合工作,详尽地提供出爆炸点的基本情况,以便救援人员做出快速判断,制订、实施救助方案。消防救护人员佩戴好呼吸器,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人员脱离现场,同时由消防队员协助现场人员进行紧急处理,防止二氧化氯大面积扩散。处在下风向区域内职工立即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以湿毛巾、口罩等物品捂口鼻,到集结地点,按统一安排,协助抢险抢修队进行工作。
  3)抢救疏散组在120急救人员未到达前,应根据现场人员中毒情况,对严重的中毒者,要设法迅速将其移至空气新鲜处;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术;雾化吸入5%碳酸氢钠溶液;用活动清水或生理盐水(0.9%NaCl溶液)洗眼、鼻和口;对粘膜皮肤损伤者,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等治疗措施,以赢得最佳的救护治疗时间。待120急救人员到达后,积极协助配合救护人员做好抢救工作,提供详细的病人资料,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4)运行工艺组应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污染气体扩散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监测尽快查明污染气体的浓度和扩散情况,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指挥部;安全警戒组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居民群众撤离,电力维修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面的扩大,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5)安全警戒组按指挥部指定地点集结人员,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回检查,阻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当泄露物扩散波及周边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按指挥部的要求安全疏散、撤离,同时周边由交警进行管制。
  6)电力维修组根据指挥部的指令,对泄露漏点进行抢修。无法抢修时,拨打119报警电话,配合专业消防人员进行有效处置。
  7)当事故得到控制,电力维修组对设备系统进行详细检查,确认事故隐患已消除,总指挥根据环境监测组的监测结果,发布救援队伍撤离现场,恢复生产,解除交通管制的指令。
  8)在出现污染气体大量泄漏时,安全警戒组应组织职工及周边群众,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按逆风方向撤离。
  3、安全设施、防护用品及用具
  1)安全设施:二氧化氯设备间安装有二氧化氯泄漏报警装置,出现泄漏,能够及时报警;同时在设备间距地面300-500mm处安装2台能对流的排风扇,控制开关应远离设备间并易于操作,一旦出现一般性泄漏,能够及时抽排以确保安全。
  2)设备配置用品:水厂设备间应常备过滤器用亚硫酸钠,常备量为25kg,每次投加量100-200g,定期调配更换或在过滤器中发生中和反应后随时更换。
  3)防护用品和用具:水厂备多套过滤式防毒面具,同时岗位职工还按规定发放了口罩、橡胶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正常情况下完红星够满足生产操作、维护维修的需要,防护工具保持完好,可随时使用。除此之外,按规定二氧化氯发生器还常备一定数量的专用扳手、活动扳手、密封带、易熔塞、橡胶垫、10%氨水等抢修器材,以备需要。
  4、人员疏散
  依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和范围,根据指挥部的指令安全警戒组按职责分工,组织人员疏散。
  5、注意事项
  1)物资供应组做好物资器材的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消防、抢险抢修等器材和交通工具,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2)毒气污染区人员撤离现场的注意事项:
  (1)做好防护再撤离。污染区人员撤离前应戴好合适的防毒面具,同时穿好防护服或雨衣(大外套),尽可能少地将皮肤暴露在污染空气中。
  (2)迅速判明事故当时风向,向上风撤离。
  (3)掌握一些简单的防护方法。在气体泄漏而无防护器具时,用湿手巾等物捂住口鼻,撤离气体污染区域。
  3)救援人员进入污染区域及实施救援的注意事项:
  (1)救援人员进入污染区域前,必须清楚了解污染区域的设备分布、有无爆炸和火灾的危险、毒气的浓度等,佩带好防护器材,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
  (2)避免单独行动,应至少2—3人一起行动,以便互相照应,救护器材应具有防爆功能。
  4)开展现场急救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1)做好自身防护。抢救疏散组在救护过程中要随时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做好现场急救医疗点的转移及伤员的救护工作。
  (2)分工合作。当事故现场有较多伤员的情况下,抢救疏散组应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团结协作。
  (3)急救处理程序化。为了避免现场救治工作杂乱无章,医务人员应事先设计好有毒气体泄漏时所应采取的现场急救程序。
  (4)注意防护好伤员眼睛。在为伤员作医疗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护好伤病员的眼睛,切记不要遗漏对眼睛的’检查和处理。
  (5)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6)处理污染物时,要注意对伤病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特别是对某些毒物中毒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要谨防救援人员中毒,一般不宜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7)交接手续完备。对现场急救处理后的伤病员,应做到一人一卡,将基本情况初步诊断、处理措施记录在卡上,并挂在伤病员的胸前或手腕上,便于识别及下一步的诊治,移交伤病员时要手续完备。
  (8)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应做好现场急救工作的统计工作,做到资料准确、数据准确,为日后总结经验教训积累第一手资料。
  5)转送伤员的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车辆。在救护车辆不够用的情况下,对危重伤病员应在有医疗监护的情况下,安排救护车转送,对轻度伤病员可安排大型客车集体转送。
  (2)合理选送医院。转送医院时,应根据伤病员的情况以及附近医院的技术力量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转送,避免再次转院。但是必须注意避免发生一味追求高标准的医疗条件而延误伤病员的抢救时机。
  7.人员伤亡应急预案
  7.1.中毒现场应急预案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带好防毒面具,穿好防护衣;
  2、切断毒物来源;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应尽快将中毒人员脱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松解患者颈、胸部纽扣和腰带,以保持呼吸畅通,同时要注意呆暖和保持安静,严密注意患者神志,呼吸状态和循环状态等。
  4、尽快制止工业毒物继续进入体内,并设法排除已注入人体内的毒物,消除和中和进入体内的毒物作用。
  5、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立即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冲洗时间要求15—30分钟,如毒物系水溶性,现场无中和剂,可用大量水冲洗,遇水能反应的则先用干布或其他能吸收液体的锦江抹去粘染物,再用水冲洗,对粘稠的毒物(如有机磷农药)可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尤其注意皮肤皱折,毛发和指甲内的污染,较大面积冲洗,要注意防止着凉、感冒。
  6、毒物经口引起人体急性中毒,可用催吐和洗胃法。
  7、促进生命器管功能恢复,可用人工呼吸法,胸外按压法。
  7.2.触电救护应急预案
  1、触电对人体的危害
  电伤: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如电流引起人体外部的烧伤;电击伤: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体心脏,肺部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动作,及至危及生命;电损伤人体的变化:细胞内离子失衡,导致肌肉收缩、麻木,在高电压下肌肉强烈收缩,组织发生病理性变化;临床表现:全身情况:神志清楚,机体抽搐麻木,有电灼伤;神志不清楚,休克状态,心律失常,假死;局部情况,电弧灼、焦化、碳化。
  2、触电急救
  1)紧急处置:迅速拉开电源,使触电者迅速脱离触电状态;
  2)就地抢救:轻微触电者:神志清楚,触电部位感到疼痛、麻木、抽搐,应使触电者应地安静、舒适地躺下来,并注意观察;中度触电者:有知觉且呼吸和心脏跳动还正常,瞳孔不放光,对光反应存在,血压无明显变化,此时,应使触电者平卧,四周不要围人,使空气流通,衣服解开,以利呼吸;重度触电者:触电者有假死现象。呼吸时快时慢,长短不一,深度不等,贴心听不到心音,用手摸不到脉膊,证明心脏停止跳动,此时应马上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人工挤压,抢救工作不能间断,动作应准确无误。
  3)触电急救法:可采用人工呼吸与心脏复苏方法。
  7.3.烧伤救护应急预案
  热力烧伤包括火、开水、蒸汽、电弧等。化学灼伤一般是强酸或碱等。
  1、对人体的危害:皮肤或皮下组织烧坏,严重时导致死亡。
  2、化学灼伤分类:浅一度(红斑);浅二度(水泡型);深二度;
  3、烧伤的急救
  1)迅速移去热力对身体的伤害,采取用水冷却表面的方法。若是强酸或碱等化学灼伤,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2)用湿纱布包好创面;
  3)烧伤严重,可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法;
  注意:烧伤病人应尽量不喝水或喝少许盐水,注意创面保护。
  7.4.溺水抢救应急预案
  1、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道德应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应让溺水者俯卧,用一小木凳或枕头等垫在其腹部,使其头朝下,抢救者压其背部,将体内的水从口鼻排出,但要注意控水时间不可太长。
  2、用手指伸入溺水者口腔内探查,迅速清除口鼻异物或呕吐物。
  3、如果溺水者神志清楚,轻声呻吟,面色潮红或苍白,呼吸心跳丰硕,可不必进行特殊处理,直接送医院检查即可。
  4、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甚至瞳孔散大,则必须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5、溺水者清醒后,可给其服茶、糖姜水等热饮料。
  7.5.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1、烈日直射头部,环境温度过高,饮水过少或出汉过多等可以引起中暑现象,其症状一般为恶心、呕吐、胸闷、眩晕、嗜睡、虚脱,严重时抽搐、惊厥甚至昏迷。
  2、应立即将病员从高温或日晒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用成都项目发布会擦浴,湿毛巾覆盖身体,电扇吹风,或在头部置冰袋等方法降温,并及时给病人口服盐水。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7.6.硫化氢中毒应急预案
  1、硫化氢中毒抢救
  救护人员赶到现场,抢救顺序如下:
  1)迅速开放通风装置及轴流风扇对现场送风,同时进行硫化氢浓度测量监查,如果浓度在30PPM以下(不含30PPM)可采用戴好3M-6200型防毒面具进行抢救,如果浓度在30PPM以上时(含30PPM)应用佩戴隔离式防毒衣进入现场进行抢救,严禁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进入事故现场。
  2)在以上抢救的同时,必须用红白带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严禁非抢救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内,防止事故扩大。同时通知医务人员前来抢救及向上级汇报情况。救护电话120。
  3)抢救方法:
  应及时将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用氧气袋进行吸氧气和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要防止中毒者的毒气(以防抢救者中毒),并及时送医院抢救,告知硫化氢中毒,在送医院途中不应放弃抢救工作。
  2、硫化氢浓度严重超标处置方法
  1)当硫化氢气体测试仪报警时,必须迅速组织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停止一切作业,同时,开放通风装置及轴流风扇进行换气,降低硫化氢气体浓度。
  2)对现场采用红白带进行现场隔离,挂上警告牌,严警一切人员进入现场,以及采用硫化氢测试仪进行监查。(要求每天进行4次监查,并做好记录)。
  3)把现场情况及硫化氢浓度情况及时向领导报告。
  注意:转送伤病员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车辆
  1)对危重病员应在有医疗监护下安排急救型救护车转送。
  2)中度伤病员安排普通型救护车转送。
  3)对轻度伤病员可安排客车或货车转送。
  2、合理选送医院
  转送伤病员时,应根据伤病员的情况以及附近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转送,避免再度转院。
  1)如一氧化碳、硫化氢中毒病人宜就近转送有高压氧舱的医院。
  2)如颅脑外伤的病人尽可能转送有颅脑外科的医院。
  3)如烧伤严重的病员尽可能转送有治疗烧伤力量的医院。
  必须注意避免发生一味追求医院条件而延误抢救时机。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19篇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雅安市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地预防和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最大限度地保护水生态环境不受污染,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侵害,减少因水体污染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及危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XXXXXXX环境保护法》(XXXXXXX主席令第九号)、《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XXXXXXX主席令第八十七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__〕119号)、《雅安市相关部门关于印发雅安市相关部门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雅府发〔20__〕19号)等相关规定和程序,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各类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本预案中所指突发水污染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水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受污染对象主要包括地表水、饮用水及地下水。
  (四)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地方相关部门和有关部门应立即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五)事件分级
  参照国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标准,将突发水污染事件按照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1)因水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水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水环境污染造成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2.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1)因水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__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水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水环境污染造成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水污染事件。
  3.较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1)因水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__万元以下的;
  (4)因水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水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水污染事件。
  4.一般突发水污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水污染事件:
  (1)因水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水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对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水污染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二、组织指挥体系
  雅安市环境保护局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设在市环境保护局局办公室,由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环境监察支队、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管理信息中心及市环境保护局相关科室人员所组成。在市政府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下,配合相关部门紧急开展环保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应急工作。雅安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事故现场及时测定环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消除现场遗留危险物质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负责调查重大突发水污染应急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一)应急指挥组及其职责
  指挥长:王强
  副指挥长:陈心愚、王颀、易海燕、凌云扬
  总指挥组负责雅安市环境保护局水污染应急事件的全面工作;领导水污染应急现场环保工作组工作。
  (二)信息组及其职责
  组长:王颀
  主要成员单位:雅安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环境监察支队、环境应急管理信息中心
  成员:王科、赵韩军、伍少泽、陈昊、陈森杰、刘皓月、潘哲、毕选涛等
  职责:负责对水污染应急事件信息的收集、汇报、发布,做好上传下达和对一线处置工作的监控,督促有关县(区)相关部门、部门按要求落实各项处置措施。
  (三)现场监测组及其职责
  组长:凌云扬 副组长:刘子芳
  主要成员单位:雅安市环境监测站
  成员:赵 兵、王松涛、李大军、荣 勇、刘 辉、王玉云等监测站人员
  职责:负责水污染应急事件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科学分析污染变化趋势;根据现场调查、监测结果,确定污染事故类型、危害、污染范围并编制监测报告,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安全防范、救援、环境安全处置技术等方面的决策依据;负责对事故污染实施跟踪监测,为应急工作的终止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和检查各地区监测部门的应急监测工作;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现场监察组及其职责
  组长:王颀 副组长:赵韩军
  主要成员单位:雅安市环境监察支队
  成员:刘闯、朱振华、张 兵、刘茜等支队人员
  职责:开展对突发水污染应急现场勘查工作,及时形成报告上报应急指挥部;协助当地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现场处置与技术咨询组及其职责
  组长:陈心愚
  主要成员单位:监察支队、监测站、环评科、总量科、污防科、生态科
  成员:监察支队、监测站、污控、环评、生态、应急中心等科室人员
  职责:参与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应急工作,协助应急指挥部对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对事故危害进行预测,对在现场应急救援单位进行技术指导。
  三、预防预警机制
  (一)建立重大水体污染预防预警信息监测与报告体系,全面掌握重要水体水质状况。对本辖区内重要河、库地表水和集中饮用水源地、重点地下水源地水质进行定期常规监测,根据地表水水质功能区划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进行常规监测断面的布设、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的确定和监测数据结果的报告。按照国家和省、市环境监测和数据传输、报送的技术规范执行。市环境监测站是全市各类水体水质监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负责对水体水质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并定期、及时将水质监测情况按规定报送市环境保护局在市环保局网站公示。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市保护局报告,并初步分析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
  (二)全面掌握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依托全市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根据企业和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特征,掌握企业和单位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加强对排污企业和单位的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和监督管理,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按照排污许可证监控排污企业和单位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
  (三) 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当出现可能导致突发水污染应急环境事件的情况时,要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门。
  (四) 市环境保护局各部门要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综合分析和评估市内常规监测数据、环境监管信息和安全生产信息,包括对发生在辖区外但有可能对我市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上报。
  (五) 建立信息交流网络平台。与各有关单位的应急处置管理系统保持信息及时快速传递,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普及水体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防护知识,实现重大水体污染事件信息互通。
  (六)预警行动。雅安市环保局获得可能发生水体污染事件信息后,应立即向所在地相关部门报告,由所在地相关部门及其有关部门视情况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研判。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2)防范处置。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在受污染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不能直接接触和不能饮用的水体等健康防护措施。
  (3)应急准备。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并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对可能导致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
  (4)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解读。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七)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发布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的相关部门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宣布解除预警,适时终止相关措施。
  四、应急响应
  (一)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得到核实后,雅安市环境保护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召开应急指挥部全体人员会议(如遇通讯中断必须自行到市局机关大院集结),根据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情况布置应急准备工作;各专业应急组迅速进入应急状态,集合待命;检查落实环境应急队伍、物资的储备;对局属各单位的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和布置。
  在尚未确定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市环境保护局立即派出环境应急监察、监测小组赶赴事发地现场,协助县(区)环境保护局及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辖区内的环境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5)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
  (6)波及其他区县的,要及时相互通报。
  (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同时,根据事发地县(区)政府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及时向市环境保护局、市政府报告,进入分级响应程序。
  (二)分级响应制。
  应急事件工作坚持属地化处置的原则,各县(区)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支援。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特别重大(I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I级响应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Ⅱ级响应由省环保局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Ⅲ和Ⅳ级响应由市环境保护局和各地区政府组织实施。
  (三)分级响应程序和内容
  1.应急预案启动后,相关的专业应急队伍、救援庆典用品、现场监测和处置设施必须按照规定时限要求集结到位,应急指挥部成员和应急专家等有关人员在接到命令后应及时到位。
  2.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严格遵守报告时限和程序。
  (1)坚持“边处置边报告、边核实边报告”原则。
  (2)按照《雅安市相关部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雅办函〔20__〕11 号)、《***雅安市委办公室 雅安市相关部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雅委办〔20__〕50号)等文件要求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在规定时限内报送信息。
  3.在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处置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
  4.为避免因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或扩大,各县(区)环境保护局立即对辖区内涉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排查,每天坚持向市环境保护局电话报告风险源企业动态, “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
  5.组织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突发水污染应急造成和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具体情况分析。根据专家的建议,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环境应急工作。
  6.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可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并经市政府同意,请求省环境保护厅等有关部门支援。
  (四)应急处置
  1.处置措施
  按《雅安市突发水污染应急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中部门职责组织实施现场处置工作,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提出的污染控制建议。涉及工业企业和危险品重点监控单位的污染事件,应立即与业主单位联系,指导其进行事故处理。
  2.现场处置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2)控制污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扩散和蔓延,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危害。
  (3)现场人员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应报请市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或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在不能与之取得联系的紧急情况下,可先行处理后报告。
  (4)应急处置工作立足长远,应彻底消除危害,保证污染无继续发生可能。
  (五)扩大应急
  对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的突发污染事故的发展状况,及时报告上级应急指挥部,请求启动上级应急预案。如事态紧急,应请求当地驻军、武警部队或请求省政府及省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调集专业处置力量和资源增援。
  (六)安全防护
  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故的特点,佩戴相应的专业防护庆典用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事发现场的程序。
  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协助现场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办安排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向群众告知应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七)应急终止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八)信息报告及通报
  1.报告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报告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负有管理责任的部门和单位;负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能的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事发地县(区)相关部门。
  2.信息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按照《雅安市相关部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雅办函〔20__〕11 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3.报告分类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3类。
  初报主要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源强、可能的危害症状、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及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主要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主要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以及有关建议意见。
  4.事件通报
  事发地环境保护局在应急响应的同时,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市县(区)环境保护局通报情况。
  突发环境事件中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或者事件可能影响到境外的,由市外侨办按《雅安市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报省政府外事办。
  5.信息发布
  突发水污染应急造成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和损失等有关信息,由市环境保护局报雅安市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发布。对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字的发布,应征求评估部门的意见。对于一般性事件,主动配合新闻宣传部门发布,对影响重大的事件的信息发布,经市政府批准后,根据需要及时发布。
  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终止按照国务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或国家环保总局的规定实施。
  Ⅱ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终止由省政府或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
  Ⅲ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终止由市政府或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
  IV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终止由事发地县(区)相关部门或县(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构决定。
  五、应急终止与后期处置
  (一)应急响应终止
  当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的条件已经排除、污染物质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时,由启动响应的政府终止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须继续进行为止。
  (二)事件调查与损害评估
  由环境保护局牵头,会同监察机关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在应急调查的基础上,查明事件详细原因和性质。
  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要及时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
  (三)善后处理
  事发地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制订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保险机构要及时开展相关理赔工作。
  (四)责任追究
  对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依照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对玩忽职守,不服从上级命令和指挥,临阵脱逃或阻碍应急处置行动,扰乱社会秩序、谎报情况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党纪、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应急保障
  (一)应急响应设备设施。雅安市环境保护局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为突发水污染应急环境应急专业队伍,应当配备应急工作所需的通讯工具、信息化设备、监测仪器、防护用品和应急交通工具等设备和设施。所需设备设施由市环境保护局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从环境监测站及市环境保护局各科室调配使用,及时补充购买所欠缺的应急设备设施。
  (二)雅安市环境保护局根据突发水污染应急工作实际情况,制订演练计划,适时组织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演练。
  (三)将日常突发水污染应急事故应急演练和应急指挥部维护应急工作所需仪器、设备(如卫星电话、监测仪器等)所需经费列入日常财政预算,在庆典用品、资金和物质上给予充分保障。
  七、附则
  本预案由雅安市环境保护局水体污染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解释与实施。雅安市环境保护局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修订本预案。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0篇
  为有效防范城市水环境污染事件,加强我县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规范和强化我县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县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城市水污染事故发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新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我县城市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以环境污染事故的救援及处置工作为重点,建立防范有力、指导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水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及处置体系,提高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应对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建立城市水污染事故风险防范体系和响应联动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加强对水污染事故源头的监测、监管,积极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置能力,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水污染事故发生,消除或减轻饮用水污染事故造成的影响,保障城市饮用水供应,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宣传普及环境应急知识,不断提高公众环境安全意识。
  2、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的原则。县、乡(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水污染事故处置负总责。各有关部门按照应急处置与救援预案的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不断提高我县的水污染应急反应与处置能力。
  3、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根据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际,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的专业优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水污染事故引发的危害。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水污染事故实行县、乡(镇)、企业三级负责制,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级别,实行分级控制、分级管理。
  4、坚持依靠科学、快速反应的原则。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与救援能力;依靠科学,加强科研指导,规范业务操作,实现应急与救援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编制依据
  1、《XXXXXXX突发事件应对法》;
  2、《XXXXXXX环境保护法》;
  3、《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
  4、《XXXXXXX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四川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7、《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8、《都江堰活动策划公司市城市水环境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9、《新津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0、《新津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新闻发布管理办法》;
  12、《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新津县辖区内因各种突发事故导致水体污染及上游地区发生水污染事故而导致污染水体入境的预警、处置及善后等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六类:
  1、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事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使用、贮存、排放不当等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水体污染事故。
  2、易燃易爆物品泄漏污染事故: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氯气、氨气、苯、甲苯等气体和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泄漏所引起的水体污染事故。
  3、油类污染事故:原油、燃料油、润滑油等各种油品在生产、贮存、使用等过程中由于意外造成泄漏所引发的水体污染事故。
  4、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事故。
  5、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突发事故而造成水体污染事故。
  6、由交通运输事故造成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而引发江河水体污染事故。
  二、组织机构及有关部门职责
  (一)应急处置与救援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1、应急指挥机构
  县政府应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根据其性质、类别及严重程度,及时成立新津县水污染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指挥部(下称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由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县长担任。
  应急指挥部成员,根据不同的环境污染事故性质,由以下部门(部分或全部)的主要领导组成:县政府办公室(应急办)、县委宣传部、县计划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安监局、县经贸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广电局、县人武部、武警新津县中队、新津县消防大队、新津县自来水公司、中国电信新津分公司、中国移动新津分公司、中国联通新津分公司等。
  2、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领导全县水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研究布置应急处置方案;指导各乡(镇)制订和组织实施本辖区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制定控制措施,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决策。
  (2)指挥我县重、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事故责任认定。
  (3)负责组建事故调查组、应急监测组、专家咨询组等技术支持机构。
  (4)督促各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置、现场救援、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生产和生活秩序恢复等工作,并对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督察。
  (5)统一对外发布事故所造成水体污染和处置的权北川息,负责向市政府和市应急办、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6)负责危急情况下,联系上级部门、周边城市和部队的支援。
  (7)负责协调启动饮用水备用水源和组织应急饮用水的供应。
  (8)开展水环境污染事故防控及应急的公众宣传和教育。
  (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应急工作组及职责
  水污染应急指挥部下设县水污染事故应急办公室和若干应急工作组。水污染事故应急办公室和各工作组在发生水污染事故时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工作。
  1、水污染应急办公室及职责
  县水污染应急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主任由县环保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县卫生局、公安局、水利局、安监局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及演练活动;在水污染事故发生时,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指令,组织开展应急与救援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按照水污染事故应急与救援预案,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保障整个应急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并写出全面详细的总结报告;组织开展事故影响评价并提出有关生态环境恢复的意见等;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水污染事故应急调查和处置信息;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污染事件调查处置组
  污染事故调查处置组内设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调查处置小组和船舶污染水域事故调查处置小组。
  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调查处置小组组长由县环保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监察局、公安局、卫生局、安监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
  船舶污染水域事故调查处置小组组长由县交通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监察局、公安局、环保局、卫生局、安监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水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取证及污染现场监测工作,收集河流流量、流速等水文资料,对事故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判断事故的变化趋势;组织有关部门对污染损害进行评估,并提出必要的处置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污染及损害。
  3、应急救援处置组
  组长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县应急办、公安局、环保局、水利局、安监局、民政局、卫生局、人武部、武警新津县中队、新津县消防大队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抢险队伍,救援、疏散城市水源地和水环境受污染事故伤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环境污染,清理事故现场。
  4、医疗救护及卫生防疫监督组
  组长由县卫生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水利局、药监局成都年终会议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紧急医疗救护队伍,对受伤人员和抢险救援的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组织对自来水公司供水水质进行监测;负责污染区和疏散区疾病预防工作和污染区的消毒工作,对疫情进行监测和防治;做好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安全设备的准备工作等。
  5、治安、交通和通讯组
  组长由县公安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交通局、交警大队和电信新津分公司、移动新津分公司、联通新津分公司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维护社会治安,在水污染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做好污染区域的交通管理及通讯联络工作,保障交通安全和通讯畅通,打击各种违法活动。
  6、后勤生活保障组
  组长由县民政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财政局、经贸局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妥善安排因水环境污染事故转移、疏散群众的生活、筹集和发放救援物资工作等。
  7、饮用水供应保障组
  组长由县水利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卫生局、新津县消防大队、新津县自来水公司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启动《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协调启用饮用水应急水源,组织应急饮用水供给,对应急水源水质组织监测,保障市民生活饮用水的供应。
  8、应急资金保障组
  组长由县财政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计划局、民政局、环保局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处置资金和救援资金保障,确保应急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所需的庆典用品、器材和经费。
  9、专家咨询组
  组长由县环保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聘请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卫生医学、环境医学、化学工程、市政工程、气象、水利等学科专家组成,向县水污染应急指挥部提出建立专家信息库意见和建议。
  主要职责:协助应急指挥部进行事故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的判断分析,并提出技术咨询意见;参与制定并提出应急监测及应急处置方案;对应急处置结果进行技术评估。
  10、信息发布组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政府办(应急办)、县环保局、广电局及县内各新闻媒体等部门组成,负责水污染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报道,按规定向公众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三、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的分级
  根据已发生的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制性,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一)一般污染事故(Ⅳ级):是指发生一般水环境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因发生水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
  2、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发生3人以下死亡。
  (二)较大污染事故(Ⅲ级):是指发生较大水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因发生水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
  2、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3、因发生水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三)重大污染事故(Ⅱ级):是指对水环境造成重大污染与破坏事故,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因发生水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2、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3、致使区域生态环境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4、造成重要河流、水库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四)特别重大污染事故(Ⅰ级):是指发生特大水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因发生水环境事故须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2、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3、致使区域生态环境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4、因发生水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因水环境污染造成中心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6、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四、水污染事件的报告
  (一)水污染事件的报告
  根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涉及饮用水源环境事件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规定进行报告。
  1、水污染事故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乡镇(含乡镇)以上相关部门;水利局、环保局及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机构;水污染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调查处理部门。
  (2)责任报告人
  在现场执行任务的环保专业人员;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人员。
  2、水污染事故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水污染事故责任报告单位及人员发现或获知发生水污染事件时,立刻向当地环保局报告。
  一般水污染事故:事发地环保局应在发现或得知水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向同级相关部门和上一级环保部门报告。
  较大、重大、特别重大水污染事故:县环保局应在发现或得知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并报市环保局或省环保厅报告。需要对污染事故进行核实的,原则上应在1小时内完成。
  当水污染事故发生初期无法按污染事故分级标准确认等级时,应报告初步判断的可能等级。随着事故的调查核实,可视情核定并报告水污染事故等。
  凡影响或可能影响到城镇居民集中饮用水水源的水环境污染事故,不论事故等级大小,必须及时、准确上报国家环境保护部值班室。
  (二)水污染事故的报告内容及形式
  水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在发现和得知水污染事故后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
  1、初报可用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水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原因、主要污染物质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程度、事故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
  2、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视水污染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水污染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3、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水污染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水污染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报送。
  五、水污染事件的评估
  成立由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专业人员、环境评价专家、化学化工专家、水利水文专家、防化专家等相关专家组成水污染事故评估咨询专家组。根据水污染事故性质、类别、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开展事故快速评估与决策咨询。
  (一)评估内容
  明确水污染事故的性质和类别,预测可能涉及的污染范围、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群健康或环境的影响;确定水污染事故的级别;评估现有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得当,应急能力是否达到控制水污染事故的要求等。
  (二)快速评估步骤
  通过对水污染事故发生地区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并迅速对现有信息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提出评估意见,为技术行为和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三)决策咨询
  水污染事故评估专家组对快速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对应急处置措施的改进意见,并对行动方案做出决策咨询。
  六、水污染事件的响应程序
  (一)预警预报
  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方针。县环保、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监测、检查,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设施,特别要加强对沿江、沿河及水库等重点流域和工业集中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有条件的应建设江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对重点污染企业的主要污染点加大监控力度,督促加快在线监控系统的安装工作,提高科学化监控和预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按照水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污染事故的预警分为四级: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一般(IV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蓝色预警由县相关部门发布;黄色预警由市相关部门发布;橙色预警由省相关部门发布;红色预警由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发布。
  (二)启动应急预案
  当发布蓝色预警或确认发生一般级别水污染事故后,县政府应启动县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当发布黄色以上级别预警或确认发生较大以上级别水污染事故,以及船舶污染事故产生跨县级行政区域影响时,市政府应启动市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当发布橙色、红色预警或确认发生重大以上级别水污染事故以及较大水污染事故产生跨市级行政区域影响时,省政府应启动省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当发布红色预警或确认发生特别重大水污染事故以及发生跨省界水污染事故时,应启动国家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三)先期处置
  事发地乡镇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先期应急处置,采取果断措施,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次生环境事故的发生。
  七、水环境污染事件救援与处置
  (一)指挥与协调
  县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水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应急工作组,各应急工作组在接到水污染事故信息通报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理规程,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和紧急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必须在地方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下,坚决、迅速的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各种污染源,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污染蔓延和二次污染等事故。
  (二)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中、省、市有关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三)应急处置
  县水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水污染事故的实际情况和监测调查获取的水质污染、水文等信息,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做出以下处置决定:
  1、转移、疏散安全防护距离内的群众,宣传、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对污染水体投放中和、絮凝药剂,减轻污染物的危害。
  3、协调污染水域上、下游水电站,采取下游水电站开闸放水,加速污染水体下泄;上游水电站开闸放水,补充新鲜水量,尽快恢复水质。
  4、停止抽取江河水,启动《饮用水源水资源污染应急预案》,协调启用饮用水应急水源,组织应急饮用水供应,保障群众生活用水供给。
  5、组织污染水域及下游水域水质监测,饮用水水源水质和自来水供水水质应急监测工作,掌握水污染信息,综合分析水污染变化趋势,指导水污染处置和应急饮用水供应。
  6、宣布水污染应急终止,发布事故处置权北川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7、组织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积极做好善后工作。
  8、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和向下游地区通报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四)水污染事故的通报与信息发布
  1、建立应急情况报告、通报制度,建立准确、透明、适度、科学的水污染事故信息发布制度。由县委宣传部成都年终会议环保局联合发布水污染和应急处置的权北川息。
  2、县环保局负责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报告水污染事故情况。
  3、当水污染事故可能影响到相邻县时,县政府或县环保局要及时将情况通报当地县政府或市环保局。
  对于重、特大水污染事故,要做好勘查和取证工作,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向上级调查组汇报情况,提供相关调查取证资料,并按照上级调查组的要求,继续组织开展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八、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终止
  (一)应急终止的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
  (二)应急终止的程序
  1、经专家咨询组调查论证,确认事故已具备应急终止条件后,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
  2、接到县应急指挥部的应急终止通知后,由事故现场指挥部负责指挥应急人员及设备有序撤离。
  (三)应急终止后的工作
  1、善后处置
  事发地相关部门负责做好受污染群众的安置和思想稳定工作,事故责任单位及相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对事故伤亡人员给予赔付救治;组织有关专家对受污染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补偿;对遭受污染的水或生态环境提出恢复的建议;救助款物运送分配、转移安置受污染群众等。
  2、保险理赔
  有可能引发水环境污染的企事业单位,要依法办理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发生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后,现场处置指挥部应及时协调有关保险公司介入,按相关程序作好理赔工作。
  3、事故损害调查评估。应急办公室负责组建由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组成的事故损害调查队伍。
  事故发生后,调查队伍要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损害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损害程序、污染过程及有关环境保护资料等;听取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损害的意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事故等级从大到小,分别在应急终止后的30天、20天、10天内完成,并向县政府做出事故损害评估报告。
  九、水污染事件的应急保障
  (一)组织保障
  根据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需要,县环保局要设立突发性环境事故应急管理机构,并确定专人负责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准备、报告、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技术及人力资源保障
  1、水污染事故专家咨询库。建立县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库,确保在发生水污染事故时能迅速成立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为指挥决策提供专业咨询。专家咨询组的职责是:
  (1)了解掌握国内外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2)综合评估水污染事故,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的建议;
  (3)指导、调整和评估应急处理措施;
  (4)参与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总结评估。
  2、现场应急环保专业队伍。由环境监察、环保监测、环保科研人员组成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分队,作为应对水污染事故的常备力量,随时处置水环境污染事故,参与和指导事故发生地环保部门开展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主要职责是:
  (1)应急监测分析,确定污染类别、程度、范围;
  (2)进行现场调查、取证、评估及上报工作;
  (3)根据调查结果及专家意见,确定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
  (4)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5)开展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
  (6)指导环境应急队伍必须经常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3、现场应急救援队伍。由武警部队、消防、民兵预备役等应急分队组成。主要职责:
  (1)组成抢险队伍,救援、疏散受到事故伤害、威胁的人员;采取消除环境污染的措施,清理事故现场。
  (2)负责安排转移、疏散群众生活,筹集和发放救援群众生活物品。
  4、自来水水质监测队伍。由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饮用水源地水质、自来水供水水质、应急供应水质组织监测,指导供水部门组织应急饮用水供应。
  5、培训与演练
  环保及相关参与应急处置部门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及应急队伍的日常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监测等专门人才,提高应对环境事故的素质和能力。
  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自来水监测专业人员的日常业务和应急监测业务培训,提高应急监测水平,保证在水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各乡(镇)要按照预案要求,定期组织进行水污染事故应急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三)通信保障
  建立和完善水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立水污染事故决策支持与指挥调度技术平台,承担全县水污染事故及相关信息的处理、分析、发布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 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及现场各专业应急分队间的联络畅通。
  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要保障事故处置过程中的通信畅通,必要时在现场开通应急通信设施。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职能部门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
  (四)后勤保障
  1、庆典用品和物质保障
  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积极发挥现有检验、鉴定、监测力量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建立和完善专家数据库和环境、生态安全数据库系统。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庆典用品、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指定部分重点单位建设应急救援物质储备仓库,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证在发生水环境事故时能有效防范和处置。
  2、经费保障
  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建设,是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建设的组成部分,所需经费纳入环保和相关部门的预算安排,统筹解决。
  (五)治安保障
  县公安局负责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六)纪律保障
  当发生水污染事件后,各有关部门要在县水污染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职责积极采取响应措施,确保及时、有效的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如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在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中存在违法违纪和失职行为的,由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七)社会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应急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水污染事故应急知识的专业教育,宣传环境应急科普知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正确应对水污染事故。
  十、各类具体工作预案的制定
  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的技术方案或工作方案(即部门应急预案)。
  十一、附则
  (一)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县政府办公室会同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局等部门负责解释。本预案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及应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新的情况,由县政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二)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1篇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巴中市辖区内跨省(市)界水污染突发事件(以下统称跨界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对跨界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污染危害程度,确保巴河流域及辖区下游沿岸群众的饮用水和财产安全。
  (二)编制依据
  《XXXXXXX环境保护法》、《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环保部《关于预防与处置跨省界水污染纠纷的指导意见》;《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四川省环保局突发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巴中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巴中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编制《巴中市预防与处置跨省(市)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工作专项预案》(以下简称《专项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巴中市辖区内重金属选矿废水、有毒有害的生产性废水、危险化学品大量渗漏、倾倒或爆炸造成影响相邻市、县(区)河流水环境质量的特大、重大、较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或巴河流域各支流上游地区发生的特大、重大、较大跨界水污染突发事件影响我市辖区水环境质量的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上级部门和领导指示要求查处的重、特大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理。
  (四)跨省(市)界水污染纠纷的分级处理原则
  1.涉及跨省界流域水污染突发事件和污染纠纷的,协调省环保局派出现场工作组参与处理,并报告省政府,由省政府决定采取进一步措施和组织协调工作。
  2.涉及跨市界的污染纠纷由上下游市政府进行协调处理。经协商无法达成共识的,相邻两市政府提出申请,由省环保局进行协调。经协调达成共识的,按协调意见落实。经协调无法达成共识的,由省环保局提出处理意见上报省政府批准,并按省政府批准的意见执行。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市政府“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及职责
  组 长: 市政府分管市长
  副组长: 市政府分管秘书长
  市环保局局长
  成 员: 市环保局、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市安监局、市政府新闻办、市水产渔政局、中石油巴中分公司、中石化巴中分公司、巴中市保险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
  职责:在省、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配合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指导全市辖区内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控制工作;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类别等情况提出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原则要求;组织协调有关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跨界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督促有关地方相关部门、部门按要求落实各项处置措施;组织协调有关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提供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救助支援;及时研究处理水污染突发事件的重大事项,向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或国务院报告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向相邻市、县(区)有关单位通报水污染纠纷的有关情况和应急处置措施;定期组织召开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协助司法和纪检监察部门对水污染突发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市政府“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按《巴中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各成员单位职责实施。
  (二)市“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成及职责
  巴中市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
  主 任: 柏伦章  市环保局局长
  副主任: 田华贵  市环保局副局长
  王 晖  市环保局副局长
  刘长林  市环保局纪检组长
  成员:市环保局办公室、建设污控科、科技生态科、宣教法规科、行政审批科、规划财务室、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
  职责:当好市“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参谋助手,联系有关部门的应急队伍;组织对环境指标的监测,确定事件的危害范围、程度和应急处置措施;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研究,搞好上传下达和对一线现场处置工作的监控;负责跨界水污染事件处置期间的会议记录、文件和指示的上传下达、有关处置工作的协调,收集汇总各类相关材料,按上级规定做好事件的速报、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三)专家组成员的组成及职责
  专家组成员:
  市环保局、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畜牧食品局、巴中食品药品监督局、市气象局、市安监局、市政府新闻办、市水产渔政局、中石油巴中分公司、中石化巴中分公司、巴中市保险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技术人员。
  专家组职责: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应急处置工作的措施或建议意见,对水污染突发事件开展险情风险评估。
  (四)市“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组成及职责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巴中市相关部门、南充市相关部门、广元市相关部门、四川省成都集团公司年会市相关部门、双流市相关部门;通江县相关部门、平昌县相关部门、巴州区相关部门、南江县相关部门、旺苍县相关部门、苍溪县相关部门、仪陇县相关部门、南郑县相关部门、成都开工庆典策划县相关部门、达县相关部门;市环保局、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巴中食品药品监督局、市气象局、市安监局、市政府新闻办、市水产渔政局、巴中电业局;通江县环保局、平昌县环保局、巴州区环保局、南江县环保局、中石油巴中分公司、中石化巴中分公司、巴中市保险行业协会;四川省成都集团公司年会市环保局、南郑县环保局、成都开工庆典策划县环保局;双流市环保局、达县环保局;广元市环保局、旺苍县环保局、苍溪县环保局;南充市环保局、仪陇县环保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
  职责:每年汛期前至少召开一次跨界流域的’上下游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定期会商制度,通报流域上下游辖区内的水环境质量和可能影响下游水质安全的水污染企业的监管情况及环境安全隐患整治情况;确定环境监管联合执法方式,协调解决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五)市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现场工作组职责
  1.现场排查处置组的组成。
  通江境内的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现场工作组:由市环保局相关科(室)、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站、通江县环境监察队成都年终会议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四川省成都集团公司年会市环保局及南郑县环保局或成都开工庆典策划县环保局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市环保局分管负责人担任。
  平昌境内的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现场工作组:由市环保局相关科(室)、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站、平昌县环境监察队成都年终会议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双流市环保局及达县环保局有关人员,或南充市环保局及仪陇县环保局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市环保局分管负责人担任。
  巴州区境内的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现场工作组:由市环保局相关科(室)、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站、巴州区环境监察队工作人员、广元市环保局及苍溪县环保局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市环保局分管负责人担任。
  南江县境内的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现场工作组:由市环保局相关科(室)、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站、南江县环境监察队成都年终会议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广元市环保局及旺苍县环保局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市环保局分管负责人担任。
  处置组职责:与事发地环保部门或因水污染受影响的流域下游环保部门一道,迅速开展水污染事件原因的调查处理工作,根据联合采样监测数据和污染危害情况,协同事发地政府,指导当地有关部门做好污染事件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负责收集汇总各类相关材料,按《信息报告办法》规定,向“市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污染事件的速报、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报告中有关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应作为本次水污染事件立案查处的证据之一);市环境监察支队联合调查组进行水污染事件原因的现场调查取证,对造成水污染事件的违法者依法补充完善行政处罚的相关证据(含各级环境监测站出据的环境监测报告原件)和其它法律文书,并提出拟处罚的建议意见。本辖区内的水污染突发事件的行政处罚,由市环保局按环保法律规定执行。本辖区外的水污染事件相关证据,由市环保局移交相邻市、县(区)环保部门作为处罚依据。
  2.水污染现场监测组:由市环保局科技生态科和相关科(室)、市环境监测站、事发地环境监察队和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四川省成都集团公司年会市环保局及南郑县环保局等毗邻市、县环保局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市环保局分管负责人担任。其职责是:
  科技生态科负责组织、协调受影响的相邻市、县(区)环境监测单位与市监测站一道指导、实施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迅速制定联合应急监测方案;市环境监测站负责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将现场联合采样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上报市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研审,分析结果作为“领导小组”决策的依据;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应迅速抄送市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现场处置组,供进一步取证、调查处理参考。
  应急协调及后勤保障、应急宣传等工作由市政府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巴中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三、预测预警
  (一)信息监测
  市、县(区)环保局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加强辖区内流域水污染信息的采集、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处理、统计分析和报告。事发地环保局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较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必须在事发后2小时内报市政府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府应急办,由市政府研究决定。
  (二)预警处置
  根据接报的内容,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要迅速对本次水污染事件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预测、预警,并迅速启动《巴中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响应,成立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组,根据事件发展态势,适时进行增援。组织有关专家对重、特大事件及险情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处理建议意见,做到预防在前、处置在先。
  (1)预测
  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接到应急信息报告后,应立即向市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向上级主管部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报告相关情况。
  市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结合事发单位的上报信息,对事件做出如下判断:是否属于Ⅰ级事件;Ⅱ级事件;Ⅲ级事件;Ⅳ级事件。
  (2)预警
  专家组要结合上报信息和预警级别,判定预警警报。 警报级别确定后,应迅速向市政府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预警建议意见。对可能影响相邻市、县(区)水环境质量的水污染事件要迅速按《巴中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实施预警处置工作。进入预警后,事发地相关部门和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针对水污染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疏散可能受到水污染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的应急措施;指令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待命状态,环境监测机构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发展情况;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落实;作好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准备。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原则
  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以事发地相关部门为主,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或主管部门请求增援。I级、II级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由省以上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实施;II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由市相关部门组织实施;IV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县(区)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应急响应程序
  1.跨界的Ⅰ级、Ⅱ级、Ⅲ级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位于巴河流域上游的四川省南郑县或成都开工庆典策划县及巴河流域各支流的广元市旺苍县或苍溪县、南充市仪陇县境内发生Ⅰ级、Ⅱ级、III级水污染突发事件或我市平昌县境内发生可能影响下游双流市境内水环境质量的水污染突发事件时,环保部门接此事件报告后,应按应急处置有关规定,迅速建议市相关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市环保局内部实施三级以上应急响应,进行先期处置:在上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协调有关单位积极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迅速组织水污染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组并赶赴事发地现场,负责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现场组织指挥、协调及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迅速进入预警状态,其在岗的全体人员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待命,如有需要,立即增援;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开通与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机构的通信联系,按上级指示,迅速指令环境应急队伍和有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事件调查、采样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现场的反馈信息,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级监测机构的监测结果进行复核确认;加强污染控制,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必要时(Ⅰ级、Ⅱ级),请求省环保局或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给予技术指导,并配合省环保局或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有关专家进行事件确认,判定事件性质和等级,组织开展对不明原因的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原因查找和处置措施的研究;及时向相邻市、县通报本次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发生Ⅰ级、Ⅱ级水污染事件时,在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事件应急处置情况的同时,应及时向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和省环保局应急办报告事件应急处置情况;
  发生Ⅲ级水污染事件时,在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事件应急处置情况的同时,应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及时向省环保局应急办报告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需要有关应急力量支援时,向市政府或省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提出请求。
  事发地县(区)环保局和各应急处置小组应立即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积极配合应急专业机构的现场处置、采样监测等工作。
  2.Ⅳ级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发生Ⅳ级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市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令事发单位和参与处置的下级有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如下级请求支援时,市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启动三级应急响应的同时,派出部分人员支援。
  (三)应急处置措施
  水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现场工作人员在市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可以依法采取下列应急措施,降低危害程度:
  通过采取停产、禁排、封堵、关闭等措施切断污染源;通过限产、限排等措施控制污染源;采用拦截、覆盖、稀释、冷却降温、吸附、吸收等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通过采取中和、固化、沉淀、降解、清理等措施减轻或消除污染。
  (四)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流程
  1.市跨界水污染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事件报告或领导指示后,应迅速确定本次水污染突发事件现场应急调查、处置工作人员名单,安排其他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2.根据现场处置排查组和下级反馈的水污染突发事件情况报告,以及市环境监察支队调取的相关企业监测数据资料或监测报告,初步确定造成事故的污染源,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3.初步研判和确定可能受到污染事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根据领导指示,通知应急现场处置排查组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迅速调取事发地区域的水污染企业相关资料,由市环保局和专家组及相邻市、县有关人员进行紧急会商,对数据或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通知应急现场处置排查组。现场处置排查组在现场排查污染源后,由市监测站或事发地环境监测站按《巴中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要求,迅速启动应急监测,联合确定应急监测项目,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并出据《环境监测报告》。市环境监察支队进行现场调查取证,采取果断、有效措施,迅速切断污染源。
  4.确定由市环保局和相邻市、县(区)环境监测部门提出的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案的实施时间和范围。
  5.确定控制污染及减轻危害程度的应急处理措施实施时间和范围。
  6.组织召开因本次水污染事件而受影响的相邻市、县(区)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7.按市政府《应急预案》规定,确定向省委、省政府或国务院或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内容。
  8.确定市政府本次环境污染事件的新闻发言人。
  (五)指挥协调
  1.跨省行政区域的Ⅰ级、Ⅱ级、Ⅲ级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通江县境内发生跨省行政区域的Ⅰ级、Ⅱ级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在四川省和四川省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由巴中市、成都集团公司年会市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组织通江县相关部门与南郑县或成都开工庆典策划县相关部门和两地的市、县级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通江县境内发生跨省行政区域的Ⅲ级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在四川省巴中市、四川省成都集团公司年会市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由南郑县或成都开工庆典策划县、通江县相关部门和两地的市、县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跨市行政区域的Ⅰ级、Ⅱ级、Ⅲ级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
  平昌县境内发生Ⅰ级、Ⅱ级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在四川省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由巴中市相关部门与双流市相关部门或南充市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组织平昌县相关部门、达县相关部门或仪陇县相关部门和两地的市、县级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平昌县境内发生跨市行政区域的Ⅲ级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在巴中市与双流市相关部门或南充市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由平昌县相关部门和达县相关部门或仪陇县相关部门和两地的市、县级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巴州区境内发生Ⅰ级、Ⅱ级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在四川省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由巴中市相关部门与广元市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组织巴州区相关部门与苍溪县相关部门和两地的市、县级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巴州区境内发生跨市行政区域的Ⅲ级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在巴中市、广元市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由巴州区相关部门和苍溪县相关部门和两地的市、县级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南江县境内发生Ⅰ级、Ⅱ级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在四川省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由巴中市相关部门与广元市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组织南江县相关部门与旺苍县相关部门和两地的市、县级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南江县境内发生跨市行政区域的Ⅲ级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在巴中市、广元市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由南江县相关部门和旺苍县相关部门和两地的市、县级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事发地相关部门和环保局立即按照省、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和布置,组织应急队伍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按照有关程序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的建议意见;调集和配置本区域各类应急资源参与应急处置;及时向省、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或有关单位报告或向相邻市、县通报情况等。
  (六)应急监测
  本辖区内的跨界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由市环保局负总责。跨界水污染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分级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事件发生初期,市环境监测站根据水污染突发事件污染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水文和地域特点迅速制订监测方案,确定污染扩散范围,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根据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对可能影响到流域下游水环境质量的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应与相邻市、县环境监测部门联合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并报双方共同上一级环境监测机构和政府“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实施。其现场监测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同一断面共同采样监测,一方无故不到或不按规定监测的以另一方监测数据为准;双方对监测数据提出异议时,应保存水样,由共同的上一级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监测。
  市环保局和事发地环保局根据应急监测数据组织专家综合分析,查明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提出处理建议意见,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将处理情况及时向相邻市、县(区)通报。
  (七)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水污染突发事件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庆典用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的范围。根据事件的性质、特点,事发地环保部门负责落实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等情况,向政府现场指挥部提出群众疏散范围和方式的建议意见,由参与处置工作的公安部门实施。
  (八)应急终止
  1.终止的条件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水污染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且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消除,无继发可能;
  (3)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4)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2.终止的程序
  (1)环保部门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确认终止时机或由水污染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终止建议,报经政府现场指挥部批准;
  (2)政府现场指挥部向现场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环保现场应急人员应根据政府的有关指示要求和实际情况,继续开展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继续进行为止。
  五、善后处置
  水污染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发地环保部门应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消除环境污染、生态恢复的善后处理建议意见,并监督、指导事发现场善后处理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其余各成员单位应按《巴中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定的职责实施善后处理工作;涉及跨界水污染突发事件纠纷的按总则中第四款“跨界污染纠纷的分级处理原则”处理;涉及经济损失赔偿事项按有关规定执行。
  六、附则
  跨界水污染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与通报、新闻发布、调查评估、责任追究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巴中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规定执行。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2篇
  为加强我校直饮水卫生安全工作,切实保障红星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直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分工如下:
  组长:杨红星校长。负责直饮水突发事件指挥全面工作。
  副组长:瞿晓洪党支部书记协助配合组长做好处置工作。
  组员:
  处置流程:
  遇学校直饮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启动应急预案:
  1.水质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处置
  当直饮水设备出水水质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学校应立即停止供水,制造商应会同学校及时查明原因,污染消除,并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供水。停水期间学校总务处应采取措施保证充足的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2.其他原因引起的直饮水污染:
  (1)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
  (2)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处置步骤:
  1.立即停止供水,关闭饮水机供水阀门。(负责部门:总务处)。
  2.学校直饮水停水期间,后勤部门及时向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开水供学生饮用,保障充足的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3.各班主任做好班级学生管理工作,联系家长及时送医。
  4.及时向教育局、综治办、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通知饮水机维护单位及时查明原因,消除污染。
  6.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供水,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处理结果。
  3.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1)立即启动设备现场抢修预案。
  (2)学校关闭该饮水设备,并进行报修。
  (3)维护公司接到报修信息后,在2小时内到达学校进行维修。
  (4)6小时内设备不能修复的,提供合格的瓶装饮用水供师生饮用,每人每天1000ML。
  (5)24小时内解决问题,使设备运行正常。
  (6)分析故障原因,及时向学校汇报整修情况。
  4.断水断电应急预案
  (1)立即关闭所有设备。
  (2)维护公司及时协助校方提供合格的瓶装水为师生饮用。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3篇
  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幼儿园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园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组长
  二、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幼儿园幼儿园生活饮用水及自备水源,应经当地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2、由专人负责抽水、烧水、供水、消毒及管理设备设施。抽水房上锁,对幼儿园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
  3、开水房锅灶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保温桶每日使用前进行清洗和消毒方能使用,并做好记录。开水须烧开达到100℃,提供给幼儿园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50-60℃后才提供饮用,开水桶应上锁,确保幼儿园安全。
  4、饮用水管理员负责每日对自备水质进行监测:通过目测、鼻嗅、口尝和简单的化学试纸测定等手段,监测幼儿园水质是否有变化。
  三、事故报告:
  1、幼儿园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园长并保留水样。
  2、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其它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事故初步确认后,园长在10分钟内向县教育局、疾控中心(乡镇卫生所、)镇政府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1、在园长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对园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师生进行清理,小组成员对水源、设施、现场等进行保护,维持秩序。
  2、班主任按副组长指挥组织饮用过污染水的幼儿园到指定地点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如有幼儿园出现异常症状,由小组成员进行初步处理;小组成员和班主任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4、小组成员负责协同其它教师联系家长并组织幼儿园在教室休息或自习。
  5、小组成员负责接待到园家长,并进行安抚、慰问。
  6、由林华芬联系干净水源到幼儿园,以满足师生正常的饮水、生活需求。
  五、善后处理:
  1、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安排行政和教师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安抚。
  2、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相关部门查找污染原因,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士消除污染,尽早恢复幼儿园正常用水。
  3、正确接待媒体,有效避免负面报道。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4篇
  为深入加强我校饮水卫生安全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水平,进一步保障红星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要求》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制定我校突发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与控制我校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谢明华
  副组长袁廖斌赵健冷活动策划方案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1、条件:学校发生生活用水、饮用水污染事件。
  2、处理办法:
  ①立即停止生活用水、饮用水的供应。
  ②迅速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区教育局体卫科,同时报市疾病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
  3、汇报内容:
  ①报告饮水污染造成不适的师生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②学校责任人和联系电话;
  ③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
  ④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4、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录并通知家长。
  1
  5、保留水样、装置容器、设备和现场。
  6、配合建设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各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7、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8、保险机构介入处理。
  9、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
  10、书面汇报前因后果及处罚情况。
  11、整改计划、措施。
  四、学校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预防办法
  1、学校必须保证学生享有足量、卫生的饮用水。
  2、指定专人或兼职负责学校师生饮水安全管理工作。
  3、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学校使用的制水、供水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4、制定学校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5、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和学生饮水安全须知。
  7、学校要根据供水方式严格按照卫生监督管理要求执行:
  (1)保暖桶或锅炉贮水
  学生饮用学校贮存在保暖桶或锅炉的开水,是最常见的用水方式,应做到:
  ①水质符合《生活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__);
  ②有定期清洗保暖桶或锅炉的制度,并予以落实;
  ③有定期清洗的记录;
  ④清洗人员持有效健康体检证明;
  ⑤清洗时宜采用活动蒸汽等物理消毒方式。
  (2)桶装饮用水
  学生饮用桶装饮用水应做到:
  2
  ①生产桶装饮用水的.企业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
  ②使用的饮水机有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证批件;
  ③水质应符合桶装饮用水标识的标准;
  ④对饮水机有定期清洗消毒的制度并予以落实;
  ⑤有定期清洗消毒饮水机的记录;
  ⑥饮水机清洗宜请专业机构进行;
  ⑦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⑧定期对水质进行抽检。
  (3)二次供水生活用水
  有房顶水箱的学校应做到:
  ①房顶水箱每学期由专业机构清洗消毒并备案;
  ②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房顶水箱加锁加盖;③保持设施周围环境清洁;
  ④配合卫生防疫机构抽检水样。
  五、学校发生饮水污染事件报告程序和联系方式
  1、报告程序:
  市政府←市卫生局
  市教育局市疾病控制中心
  2、联系电话
  谢明华
  袁廖斌
  赵健
  崇州市西部博览城高中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5篇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确保五河县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地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减轻突发水环境事件对沱湖水质造成的危害,保障水质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沱湖实际风险特征情况,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XXXXXXX环境保护法》
  (2)《XXXXXXX水法》
  (3)《XXXXXXX环境影响评价法》
  (4)《XXXXXXX突发事件应对法》
  (5)《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
  (6)《XXXXXXX防洪法》
  (7)《XXXXXXX河道管理条例》
  (8)《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11)《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1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3)《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
  (14)《四川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15)《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6)《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7)《成都慈善晚宴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8)《五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9)《关于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的协议》(成都慈善晚宴市相关部门、新都市相关部门,20__年6月14日)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影响及可能影响五河县沱湖水质安全的突发水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适用的地域范围为沱湖流域的五河县境内区域,主要包括:小圩镇、申集镇、双忠庙镇、沱湖乡、城关镇等的相关区域。
  1.4预案衔接
  本预案作为《五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补充,为针对五河县行政区域内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而制定的专项预案,是政府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
  本预案在预防预警机制、信息上报、应急响应与处置等环节与《五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都慈善晚宴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预案相互衔接。当沱湖发生突发水环境事件时,应按事件的危害性及影响范围,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及时上报;当事件超出县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由市政府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1.5工作原则
  在建立沱湖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积极预防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水环境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积极做好环境隐患排查,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强化预防、预警工作。
  (2)统一领导、分级响应
  建立政府的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公众有序参与的突发水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级别,实行分级响应,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工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平战结合、快速反应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处置队伍培训,积极开展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掌握第一时间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技能,全面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4)部门联动、地域合作
  建立和完善预案各部门单位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和专业应急力量作用,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及时响应,共同应对。加强预案所涉各乡镇及各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区域间的应急动员机制,充实应急队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依据《关于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的协议》(成都慈善晚宴市相关部门、新都市相关部门20__年6月14日签订,下简称市级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切实加强与泗县、灵璧县等沱湖流域上游地区在跨界水污染方面的联防联控。
  (5)依靠科技、规范管理
  积极鼓励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重视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科技应用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使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1.6事件分级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沱湖实际情况,按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
  1.6.1特别重大(I级)突发水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水环境事件:
  (1)因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沱湖饮用水源地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沱湖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3)因沱湖水环境污染造成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1.6.2重大(II级)突发水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水环境事件:
  (1)因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沱湖饮用水源地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沱湖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__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3)因沱湖水环境污染造成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4)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水环境事件。
  1.6.3较大(III级)突发水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水环境事件:
  (1)因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沱湖饮用水源地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沱湖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__万元以下的;
  (3)因沱湖水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4)因沱湖水环境污染造成沱湖青川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5)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水环境事件。
  1.6.4一般(IV级)突发水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水环境事件:
  (1)因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沱湖饮用水源地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沱湖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3)因沱湖水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4)对沱湖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水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7事件分类
  根据环境风险分析,沱湖水环境风险类型主要分为两类:汛期导致的累积性水质超标事故、乡村公路交通运输事故。
  (1)汛期导致的累积性水质超标事故。遭遇突发暴雨等极端天气时,沱湖上游高流量、大面积的超标污水迅速排入沱湖,引发水体污染和水产品死亡。
  (2)乡村公路交通运输事故。乡村公路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可能导致农药、燃料油等危险化学品泄漏进入沱湖污染水体。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组织体系
  五河县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组织体系共用《五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并根据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对实际情况,确定应急指挥机构、日常管理机构、环境应急现场指挥部、专家组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五河县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受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县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保障工作。
  2.2组织机构及职责
  2.2.1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
  县政府设立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委宣传部、发改委、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气象局、应急管理局、人武部、武警五河支队、公安消防大队、事发所在地乡镇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
  县政府根据应对工作需要,可对县指挥部领导和成员进行调整。县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县指挥部统一布置,按照工作需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做好环境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
  (2)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都年终会议委、县政府的决定和布置;
  (3)负责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组织开展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先期处置,指导乡、镇做好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4)组织相关单位按照职责调度专业队伍和人员参加抢险救;
  (5)请求或接受县外支援;
  (6)组织信息发布,开展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7)承担其他有关环境事件的重要工作。
  2.2.2县指挥部办公室
  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主任由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兼任。
  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1)推进全县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2)落实县指挥部指令,协调有关乡、镇成都年终会议指挥部成员单位开展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并指导督促工作落实;收集分析环境事件信息,按规定上报事件发生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3)组织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和有关部门会商事件引发原因、发展趋势,对事件级别及影响进行初步评估,提出具体应急处置方案建议;
  (4)牵头组织环境事件现场指挥、协调和处置工作;
  (5)检查指导主要风险源、重点污染源管理工作,完善和报备应急预案;
  (6)负责指挥部日常事务,承担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2.3各成员单位职责
  县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本部门职责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应急协调、保障工作,制定本部门应对沱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和保障应急预案,需要其他部门增援时,县指挥部向有关部门发出增援指令。
  (1)县生态环境分局职责
  负责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预防、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准备能力建设;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提出污染控制、消除处置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发布和调查处理等工作。
  (2)县水利局职责
  负责发布水文水资源信息,参与沱湖水体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做好水利工程应急调度;会同县生态环境分局制定受污染水体疏导或截流方案,配合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3)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职责
  负责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抢险救援,落实应急处置的治安、保卫、消防、交通管制和其他措施;负责对危险化学物品泄漏事件等现场泄漏控制。
  (4)县卫生健康委职责
  负责组织因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导致中毒人员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并及时为乡(镇)卫生部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医学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负责组织评估突发环境事件所导致健康危害的性质及其影响人数和范围。
  (5)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职责
  参与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处置、负责监督和指导饮用水供水安全保障工作。
  (6)县气象局职责
  负责提供有关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必要时在事发区域及周边地区进行加密可移动气象监测,提供现场气象预报服务信息。
  (7)县交通运输局职责
  负责参与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负责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安置物资的运输保障。
  (8)县农业农村局职责
  参与因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导致的农业污染进行应急处置,会同相关部门对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农业、渔业损失进行调查与评估。
  (9)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职责
  负责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有关森林资源损害的调查、处置和评估工作,参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破坏的应急处置。
  (10)县商务局职责
  负责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应急储备,协助乡(镇)政府做好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11)县市场监管局职责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12)县民政局职责
  负责会同事发地乡(镇)政府组织做好受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影响人员的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13)县委宣传部职责
  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做好突发环境事件新闻报道、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14)县文化和旅游局职责
  负责参与组织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宣传报道等工作。
  (15)县财政局职责
  负责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和环境应急处置经费保障及管理工作。
  (16)县发改委职责
  负责将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预防与处置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善后恢复重建工作。
  (17)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职责
  负责应急状态下按程序动用医药储备,并做好应急物资的生产调度、综合协调工作;协调环境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18)县应急管理局职责
  负责做好值守应急和信息报告工作,协助县政府领导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协调、调度和处置工作。
  (19)县人武部、武警五河支队职责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抢险救援工作,协助做好受威胁人员疏散转移,协助公安部门做好应急期间社会治安维护。
  (20)乡(镇)政府职责
  负责制定所辖区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和应急保障预案;负责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先期处置,并在县指挥部统一领导下,会同县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协助调集应急物资,负责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置所需当地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组织发动当地群众投入救援工作;协同相关部门分析查明污染事故原因;负责通知污染区域内群众停止取水。
  (21)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参与水生态事故应急监测、生物资源损失调查与评估等。
  2.2.4现场指挥机构
  根据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需要,成立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担任指挥长,事发地乡(镇)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可适当调整现场应急指挥部规格和组成。
  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主要职责为:
  (1)负责制定实施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
  (2)指挥现场抢险救援;
  (3)全面掌握现场动态,及时报告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
  (4)协调有关保障、支援工作。
  县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置需要,设立综合协调、污染处置、应急监测、医疗救治、应急保障、转移安置、新闻宣传、社会维稳和调查评估等9个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
  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县民政局、县应急管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汇总上报事件信息,贯彻县指挥部的指示和布置,协调县指挥部成员单位以及有关乡(镇)政府做好应对处置工作,承办指挥部文电、会务及简报编辑、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
  (2)污染处置组
  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人武部、武警五河支队、县公安消防大队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进行技术研判,开展事态分析,组织污染处置;明确现场处置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组织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疏散受威胁人员。
  (3)应急监测组
  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气象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迅速开展现场监测工作,负责现场监测布点、采样及化验分析,及时报告监测数据,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4)医疗救治组
  由县卫生健康委牵头,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伤病员医疗救治、应急心理援助;提出保护公众健康措施建议;对污染处置提供应急医护保障;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
  (5)应急保障组
  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商务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做好环境应急救援物资及临时安置重要物资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
  (6)转移安置组
  由县民政局牵头,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做好事件影响区域有关人员的紧急转移、临时安置及组织调集重要生活必需品,做好物资发放及监管。
  (7)新闻宣传组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经济和信息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网宣办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事件进展、应急工作情况等权北川息发布,加强新闻宣传报道;收集分析舆情和社会公众动态,加强媒体、电信和互联网管理,正确引导舆论;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回应社会关注。
  (8)社会维稳组
  由县公安局牵头,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商务局、县委宣传部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受影响地区等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管理、矛盾纠纷化解、商品市场监管等工作。
  (9)调查评估组
  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健康委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及污染损害评估工作。
  2.2.5专家组
  县环境应急专家组由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组建和管理,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处置建议。
  专家组职责:
  (1)参与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为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决策咨询和处置建议;
  (3)为公众提供有关防护知识和技术咨询。
  2.3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为有效整合现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力量,建立统一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协调体系,密切各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圆满完成应急处置任务,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应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1)建立应急联会制度。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由县政府组织,县指挥部全体成员单位参加,共同分析研究沱湖突发水环境应急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2)建立联络员工作制度。县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收集各单位的应急工作情况,反馈应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各联络员工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相互通知,相互预警。
  (3)建立统一指挥机制。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县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救援队伍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单位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
  3预防与预警
  3.1预防
  为有效预防沱湖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各相关单位及日常管理机构应按照各自职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工作,主要如下:
  县政府:①依据市级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将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列入年度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对辖区内影响跨界河流水环境的工业、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查与监控及整治,努力控制和减少各种污染物排入河道;②制定实施沱湖水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针对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等污染行为定期开展排查,及时清理;③加强沿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④及时协调与各饮用水源保护区无关设施的拆除与取缔;⑤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抢险物资储备,定期对消耗的应急物资进行补充;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
  相关乡镇政府:①针对沱湖周边,尤其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业及生活的污水收集工作,定期开展排查,对接入污水管网的连接管进行全面排查,及时维护;督促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内各社区及企业将生产、生活污水接进城市排污管网;②每月要进行不定期巡查整治,拆除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禽畜舍、垃圾点等污染水源的设施,制止一切污染水源的行为。
  县生态环境分局:①制定实施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制度,杜绝水源保护区内高新建设项目;②县环境监察定期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并及时更新环境风险源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风险源的监管,督促其健全风险防控措施、消除所造成的污染;③县环境监测站每月组织对沱湖监测点位的全面监测,随时掌握水质情况;④建立实施应急培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演练制度等。
  县水利局:①定期实施主要入湖河流的清淤工作,降低随水流释放的底泥污染负荷;②规划建设供水第二通道工程,当水源地发生污染事故无法正常取水时,利用第二通道供水进行过渡。
  县农业农村局:指导沿湖农田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减轻面源污染隐患。
  各相关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单位:①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道路、跨桥围栏及围墙的维护,设置路面及桥面径流引导设施,避免直接排入渠道;②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截污管道工程建设,定期对淤积截污系统进行全面的清淤疏浚;③加大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检查监测力度,有能力的应设置水质日常自动监测仪器,做好入厂水和出厂水的水质常规监测,发现问题时必须及时上报并详细做好记录;④各相关水源保护区管理单位及相关抢险单位应常备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抢险物资,定期对消耗的应急物资进行补充。
  县交通运输局:在经过水源地道路及桥梁等敏感路段设警示标志,减速标志,提醒司机注意安全,减速行驶。
  县气象局:实时监测本县及周边天气情况,当出现极端天气或者自然灾害发生前,提前发布预报信息。
  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依法划定水产养殖水域、面积;依法实行水产养殖证制度,控制水产养殖面积和密度。
  县指挥部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应注意收集与上报发生在辖区境外和辖区内有可能对沱湖造成不利环境影响的事件信息;县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指定联络员、值班电话,报县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保证能随时联系。
  3.2预警
  3.2.1预警分级
  按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4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警报,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预警信息的级别,按照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I级、II级、III级和IV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I级为最高级别。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蓝色(IV级)预警: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可能发生或引发一般(IV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但能够基本控制在区域局部的。蓝色预警由县相关部门发布。
  黄色(III级)预警:情况比较紧急,可能发生或引发较大(III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影响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造成跨县界一般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可能出现人员死亡、中毒,且预计直接受生命安全威胁人数在3人以下的;环境污染可能造成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污染物可能进入沱湖的;污染物已经流入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可能造成取水中断的;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以上、20__万元以下的。黄色预警由市政府发布,并报省相关部门和省环保厅备案。
  橙色(II级)预警:情况紧急,可能发生或引发重大(II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影响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造成跨地市界环境污染;已出现人员死亡、中毒,且预计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下的,或预计中毒人数在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环境污染可能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大量污染物进入沱湖的;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__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橙色预警由省相关部门发布。
  红色(I级)预警:情况危急,可能发生或引发特别重大(I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影响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已造成多人死亡、中毒,且预计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的,或预计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的;环境污染可能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已进入沱湖的;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元以上的。红色预警由省相关部门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
  3.2.2预警信息与监控
  (1)任何部门、单位或公民一旦发现沱湖水污染事故或接到污染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拨打24小时值班电话12369,通知县指挥部办公室值班室。
  (2)各应急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水文、水质、气象等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
  依据市级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正常情况下,上下游地区相邻县的环保、水利、渔业主管部门每月互通跨界断面水质、水量、闸坝运行、渔业养殖等信息;在污水团下泄,提闸放水期间,应每天通报相关信息。
  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各类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突发水污染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和统计分析,负责联系固镇县、泗县、灵璧县环保主管部门,协调获取沱湖上游沱河、乐至、北沱河等入湖河流的逐月水质情况。上游提闸放水期间,及时联络获取每天的断面水质信息。县生态环境分局不能获取上游县级环保部门的水质检测数据时,需联系上游环境保护部门开展联合检测或者自行进行监测。当接到县水利部门通知近期上游闸坝开闸放水时,应及时做好开闸前闸坝上游和下游水质监测。如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及时向县政府、成都慈善晚宴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报告。
  县水利局负责区域水文水情监测、报告、处理和统计分析,负责联系固镇县、泗县、灵璧县水利主管部门,协调获取沱河上游濠城闸、乐至上游草沟闸和乐至地下涵等重要闸坝调度信息;上游提闸放水期间,及时联络获取每天的水量、闸坝运行信息。当县水利局接到县气象局预报近期可能有强降雨时,应及早研判本次降雨可能产生的径流量级,提前通报县生态环境分局做好上游开闸前的水质监测。
  县气象局加强区域暴雨极端天气的信息收集与预报,上游区域可能有强降雨时,及时通报县水利局成都年终会议生态环境分局。
  县环境监测站以及各自来水厂的检测机构的预警信息,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从饮用水水源地内取水的各水厂要按照规定和要求,严格做好入厂水和出厂水的水质常规监测,发现问题时必须详细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状况,立即上报主管部门。
  有关主管部门要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接收和预评估,并视情况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
  (3)县指挥部办公室收集或接到有关预警信息后,综合评估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研判预警信息,并将相关信息立即报告县政府,做出与预警信息相应的处置决定。
  3.2.3预警发布
  县生态环境分局研判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提出发布预警信息的建议,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和上级环保部门。县级以上政府或其授权的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相关地区。
  3.2.4预警措施
  接到突发水环境风险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的预警信息时,各级环境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核实信息,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1)发布预警公告后,随即进入预警状态。
  (2)启动相关环境应急预案。
  (3)指令各应急处置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多渠道获取上游水文、水质信息,密切注意水文、水质和气象条件变化对沱湖水质的影响,实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4)组织人员,根据需要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5)针对水污染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启动水利工程预警调度体系,做好应急引调水启动工作准备。
  (7)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处置的保障工作。
  3.3预警解除
  发布预警信息的地方政府或部门,根据事态发展情况,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威胁或危险消除时,宣布解除预警,适时终止相关措施。
  4应急处置
  4.1分级响应
  4.1.1分级响应机制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预警级别的划分,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和一般(Ⅳ级)响应四个等级,根据级别不同,分别由相应各级相关部门分级启动应急响应。超出本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或权限时,应及时请求上级政府扩大应急。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及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负责相应的指导协调和应急救援。
  4.1.2分级响应启动
  (1)一般(Ⅳ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由县相关部门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组织应对工作。
  (2)较大(Ⅲ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由县相关部门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和应急人员进行先期处置;报告市政府,配合、服从市政府组织应对工作。
  (3)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由县相关部门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和应急人员进行先期处置;报告市政府和省环保厅,配合、服从省政府组织应对工作。
  4.1.3应急响应行动
  (1)Ⅳ级响应行动
  ①发生在县级行政区域内的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由县政府组织处置,应及时启动Ⅳ级响应。
  ②各乡镇的响应:应在第一时间迅速到达现场,组织应急队伍和应急人员进行先期处置;配合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开展工作。
  ③县生态环境分局的响应: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确认,立即启动部门预案,组织环境应急队伍和应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污染源调查、划定受污染区域、提出应急处置工作建议,并及时向县政府值班室和市环境应急办报告。
  ④县指挥部办公室的响应:接到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后,应立即向县指挥部主要领导报告,对事件快速确认,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资源及时应对和处置,同时向县政府值班室上报紧急情况,并快速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a.迅速开展应急监测。组织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部门迅速赶赴现场鉴定、识别、核实造成污染的种类、性质、污染方式、危害程度及受影响范围和边界,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b.提出监测处置建议。组织现场调查组、应急监测组和环境监测站,对可能被污染的水体开展应急监测和全过程动态监控,进一步判定污染物的种类、性质,随时掌握事态的发展变化情况。根据监测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置建议,确定封锁和隔离区域,疏散安置相关人员,报县政府批准后,对该区域实行封锁与隔离。
  c.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调集并指令周边各级公安和环境监察队伍,做好污染区域的现场保护和隔离,协调各部门应急力量,采取紧急措施,封存、转移、销毁残存的化学毒剂,对被污染的部位和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环境等进行洗消,控制污染源扩散。
  d.保证应急物资和经费及时到位。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协调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及时调集应急物资和筹集应急经费。
  (2)Ⅰ级、Ⅱ级、Ⅲ级响应行动
  ①发生超出县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的,以及发生较大(Ⅲ级)环境事件的,应及时启动Ⅲ级响应;发生超出市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的,以及发生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环境事件的,应及时启动Ⅱ级、Ⅰ级响应。
  ②县政府成都年终会议生态环境分局的响应:县政府分管领导成都年终会议生态环境分局主要领导应在第一时间迅速到达现场,组织应急队伍和应急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县政府分管领导对处置工作及时作出批示,县指挥部迅速组织环境应急队伍和相关技术人员集结救援,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总指挥快速赶赴事件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③市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到达现场后,县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仍保留各工作小组,接受市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各工作小组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调查组开展现场污染源调查,进行采样、监测、技术分析、评估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等工作,实施和落实污染消除等紧急控制措施,共同完成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
  ④省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到达现场后,市、县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仍保留各工作小组,接受省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各工作小组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调查组开展现场污染源调查,进行采样、监测、技术分析、评估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等工作,实施和落实污染消除等紧急控制措施,共同完成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
  ⑤突发环境事件若发生在周边区域,应处于应急准备状态,防止周边突发环境事件蔓延至本辖区,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同时,必须服从省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紧急调度,随时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2信息报告
  4.2.1报告时限和程序
  县生态环境分局在事发后或接报第一时间内,应快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和确认,分析研判。对初步认定为一般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对初步认定为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在1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
  县生态环境分局接报后按规定向市生态环境局报告。较大级别及以上的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后县政府在接报后按规定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依据市级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县环保、水利、渔业等部门发现沱湖上游来水异常时,应立即向县政府报告,县政府在接报后按规定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由市政府向上游政府通报,并严密关注事态变化。
  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水环境事件,应当按照重大以上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
  (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
  (2)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
  (3)有可能产生跨省影响的;
  (4)因水环境污染引发聚集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
  (5)其他有必要按照重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报告的。
  突发水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4.2.2报送方式及内容
  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初报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水体受影响情况、饮用水水源地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
  续报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处置进展情况。在事件现场处置完毕前,续报工作实行日报制,县政府和环保部门于每天17时前向市政府总值班室报送处置进展情况,并可视情况随时续报。
  终报应在环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第3天前,由县相关部门和环保部门向市政府书面提交报告处置情况。因特殊情况,无法再规定时间内上报的,可适当成都庆典策划公司时限。终报(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传真、手机短信、电话方式报送,通过手机短信或电话等形式报送的,应当1小时内补充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4.3指挥与协调
  县现场环境应急处置指挥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通知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件所在地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县现场环境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县现场环境应急处置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乡镇政府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县现场环境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环境事件和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件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向现场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环保、水利等有关部门提供事件发生前的有关监管检查资料,供现场环境应急处置指挥部研究救援和处置方案时参考。
  4.4应急处置程序
  4.4.1先期处置
  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有关方案,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坚持“早发现早处置、先发现先处置、边报告边处置”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严防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同时,迅速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
  4.4.2应急响应处置程序
  (1)快速出击
  事发所在地乡镇政府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举报后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污染情况,与事发单位或个人开展先期处置,通知县生态环境分局及县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县指挥部接到事件报告后,根据事件严重程度,成立现场环境应急处置指挥部,指令各应急工作组携带环境事件专用应急监测、防护、医疗、救援、交通等设备,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2)现场控制
  各应急工作组到达现场后,根据各自职责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挥下参与现场污染事件的控制和处理,救治伤病员,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防止污染物扩散,并根据现场勘验情况,划定警戒范围。
  (3)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处理根据事件的类别、性质作具体处理。
  ①了解事件的情况,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污染物、污染途径、扩散趋势、可能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水产等的数量及分布、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等。
  ②形成初步调查意见,根据污染特点,判断污染种类。
  ③对事发地周边水域进行水质监测。
  ④进一步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⑤做好现场监察检查记录,规范制作各类执法文书,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4)情况上报
  应急现场指挥部将现场调查情况及应急处置措施向县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并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大小,决定是否增调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前往现场增援。
  (5)事件通报
  ①县政府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或影响的周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通报事件情况。
  ②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通报后,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和控制事件蔓延。
  ③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各乡镇通报事件有关情况。
  ④依据市级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县环保、水利、渔业等部门发现沱湖上游来水异常时,应立即向县政府报告,县政府在接报后按规定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由市政府向上游市级政府通报,并严密关注事态变化。
  (6)污染处置
  在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布置下,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采取一切措施控制、消除污染物污染的范围、程度,如切断泄漏源、打捞污染物、关闭上游下泻闸门、引水冲洗等。
  当确定饮用水水源受污染时,应通知水厂迅速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水处理工艺,强化水处理工艺的净化效果,如源水污染以现有净化工艺不能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时,及时上报建议停止供水,并通过各种媒体通告居民在事故未解除前,不得饮用污染水。
  当水源保护区水污染危及人群健康时,迅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如污染造成环境恶化,危及居民健康时应建议组织疏散安置人群。
  (7)污染跟踪
  组织监测人员开展污染跟踪监测调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监测数据及专家意见,及时调整对策,直到事故污染消除,警报解除。
  (8)调查取证
  相关执法部门及时开展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取证工作,确定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立案查处。
  4.5应急处置措施
  结合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情景设定,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
  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主要类型包括:
  (1)汛期导致的累积性水质超标污染事故。由于暴雨等自然灾害,将上游及各支流生活和畜禽养殖等累积污染物冲到下游汇入湖体,对沱湖造成突发水环境污染。
  (2)交通运输事故。由于乡村公路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的次生水环境污染事件。
  4.6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组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沱湖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在此范围内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事件发生初期,根据事件发生地的监测能力和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按照尽量多的原则进行监测,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
  (2)发生跨市界水污染事故时,上下游市政府应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县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仍保留各工作小组,接受市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其中应急监测组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进行采样、监测等工作。
  (3)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4.7信息发布与事件通报
  4.7.1事件通报
  (1)县政府在应急响应的同时,应当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或影响的周围县或相关部门通报突发环境事件情况。
  (2)依据市级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沱湖上游来水异常时,县政府在接报后按规定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由市政府向上游政府通报。
  (3)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通报后,应当及时通知县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和控制事件蔓延。
  (4)县环境应急办应及时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各乡镇、县生态环境分局通报突发环境事件有关情况。
  4.7.2信息发布
  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由省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发布。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由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发布。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由县相关部门成都年终会议生态环境分局配合新闻宣传部门及时发布。需发布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字,应事先征求评估部门的意见。同时,要做好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及时、准确、主动引导。
  4.8安全防护
  4.8.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参与现场处置的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环境事件性质,配备好相应的专业防护庆典用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程序,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应急人员主要的安全防护工具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面具、防护手套和呼吸用品等,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
  (1)不挥发的有毒液体:采用隔离服防护。
  (2)易挥发的有毒、有害液体:采用全身防护,包括防护服、正压式呼吸器等。
  (3)易燃液体、气体的防护:采用阻燃服、正压式呼吸器等。
  4.8.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最早抵到达事发现场的应急救援队伍,在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同时,要迅速做好事发地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组织好群众安全疏散与撤离;
  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临时紧急避难场所。
  4.9应急终止
  4.9.1应急终止条件
  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状况达到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终止应急程序:
  (1)本次突发水环境事件产生的条件己经消除,污染情况得到完全控制,发生水污染事件的水体水质基本得到恢复。
  (2)采取了有效的应急措施和防护措施,保证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水平。
  (3)本次突发水环境事件造成的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已经消除,供水系统全面恢复正常。
  4.9.2应急终止程序
  按照“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由负责启动的责任主体按程序宣布应急终止。
  (1)现场指挥机构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方提出,经现场指挥机构批准;
  (2)现场指挥机构向启动应急响应的相关部门提出响应终止建议;
  (3)启动应急响应的政府下达响应终止命令;
  (4)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后期工作。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1)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有关乡镇相关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善后处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监管的建议。
  (2)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做好安民、安抚、理赔工作,有关部门和相应机构做好社会求助、保险赔付工作。
  (3)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应急队伍维护、应急仪器设备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4)继续跟踪监测,及时掌握情况,做好处置。
  (5)在突发水环境事件影响饮用水源情况下,在对污染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的同时,要迅速采取措施,对需要进行救济救助的,及时组织救济救助,尽快恢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6)及时采取妥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泄漏应急过程中产生的废吸油毡等属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水污染事故导致鱼虾等水产死亡,应及时打捞清运,以防病原滋生,涉及打捞、运输、装卸等处理环节要避免洒漏,并需对打捞、运输装卸工具用漂白粉消毒杀菌,将死鱼虾进行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深埋处理等处置。
  (7)卫生部门要做好灾害事故现场的消毒与疫情的监控工作。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征用的救治、救援物资,交通工具及设施、设备等,应依据有关标准和程序给予补偿。
  5.2调查与评估
  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有关规定,在县指挥部统一布置下,由环保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工作,查明事件原因和性质,评估事件影响,认定事件责任,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和处理建议;开展突发水环境事件环境影响和损失等评估工作,并依法向有关政府报告,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必要时,可按照有关规定,邀请检察机关参加调查工作。
  涉及跨界水污染事故时,报告市生态环境局,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会同渔业等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工作。依据市级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下游地区有权到上游地区就上游污水下泄造成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取证,上游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支持和配合。因跨界水污染造成的渔业水污染事故,由上下游市级渔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共同负责依法调查处理,经专业机构评估鉴定后,提出渔业损失核定、受危害水产品处置、赔偿金额及处罚方式的调查处理意见。经协商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由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相关部门负责编制环境事件总结报告。较大事件于应急终止后7天内,将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上报市政府值班室,并抄送市生态环境局。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于应急终止后15天内,将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上报省政府,并抄送省生态环境厅。
  由县突发水资源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会同事发地乡镇及相关部门组织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
  根据实践经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
  6应急保障
  6.1人力资源保障
  各应急成员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制定相关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指挥部要根据预警等级建立和培训一支常备不懈、掌握处置突发水污染事故能力的应急力量。各应急成员单位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按要求完成应急处置任务。
  6.2资金保障
  县政府及县财政局应保障处置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救助防护庆典用品、应急监测庆典用品和日常运转经费、突发事件处理经费支出。所需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捐助资金纳入各级财政专账管理,统一安排使用。
  6.3物资保障
  县政府及相关专业指挥机构的应急队伍要根据预案要求,建立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日常和战时两级物资储备,增加储备必要的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庆典用品和物资,维护、保养好应急仪器和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参加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救助人员的自身安全,及时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和扩散,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常备应急抢险物资详见附件3。
  6.4医疗卫生保障
  县卫生健康委负责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制定医疗救助保障计划,确定有关的应急准备措施、落实医疗救护队伍和医疗设施,协同县经信委制定医疗物资的调度方案。
  6.5交通运输保障
  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后,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牵头协调,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根据各自职能开展交通运输保障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对现场和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组织开通应急救援“绿色通道”,负责交通工具的保障,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的紧急输送,在道路、市政设施受损时,要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良好状态。
  6.6治安维护
  事发地公安部门负责组织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治安保障工作,制定治安保障方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措施。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后,公安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根据需要在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和安排警戒人员,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要设施及物资,特别是应急救援物资和庆典用品的警卫及防范保护。事发地村(社区)民委员会要动员、组织当地单位和群众,协助公安部门实施应急治安保障工作。
  6.7人员防护保障
  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庆典用品,帮助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的安全。
  6.8通信保障
  采取有线、无线和计算机网络的方式,确保全天候通讯畅通(包括公休日)。负责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职能部门,值班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
  6.9技术庆典用品与保障
  加强应急专家信息库的建设,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使用现场处置先进技术、庆典用品的研究和培训,建立科学的环境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实现信息综合集成、分析处理、污染评估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确保决策的科学化。
  6.10社会动员保障
  制定社会动员方案,明确动员的条件、范围、程序和相关的保障措施,运用各种形式,将水污染事件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对象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和配合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
  6.11联动机制保障
  加强本县各成员单位间的联动机制建设,协同高效处置突发水环境事件。
  根据沱湖流域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需要,加强与相邻地区尤其是上游地区环境应急管理部门的联动。
  依据成都慈善晚宴市相关部门与新都市相关部门签订的《关于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的协议》,健全县一级风险防范、信息通报和应急联动机制。
  7监督管理
  7.1应急预案演练
  7.1.1应急演练的组织
  (1)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组织
  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所涉相关地方政府及相关专业指挥机构,应按照本预案或其他部门预案,定期(每年组织一次)组织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2)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组织
  较大及以上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组织应由市政府牵头;由县生态环境分局定期组织(每年组织一次),县指挥部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提高各部门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部门间应急联动、协作。
  7.1.2应急演练内容
  根据沱湖潜在的事故风险,演练的内容可包括:汛期导致的累积性水质超标事故、乡村公路交通运输事故等。
  7.1.3应急演练注意事项
  通过演练观察识别出应急准备缺陷,查出需要整改项;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不足部分,进行修订。应急演练中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演练过程应尽可能模仿可能事故的真实情况,但不能采用真正的危险状态进行演练,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2)演练之前应对演练情况进行周密的方案策划;编写场景说明书是方案策划的重要内容。
  (3)演练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培训,但不应将演练的场景介绍给应急响应人员。
  (4)演练结束后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和整改。
  7.2应急能力评价
  县生态环境分局定期对全县环保系统应急机构设置、队伍建设、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应急制度和程序、应急庆典用品和经费管理与使用等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考核和评价环境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保障环境应急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
  7.3宣教培训
  县政府和相关单位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强化沱湖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居民等的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培训,预防和减少沱湖周边交通运输事故等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突发沱湖水环境事件预防、处理、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提高危险品生产、使用、运输、仓储单位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心理准备,培养公众对饮用水源地的爱护意识。
  7.4责任与奖惩
  对在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善后处理和事件调查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XXXXXXX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附则
  8.1名词术语
  (1)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活动策划书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应对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3)环境应急: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4)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活动策划书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5)应急预案:指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事先制定的,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用什么资源来做的应急反应工作方案。
  (6)应急处置:指对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应急响应措施。
  (7)专项指挥部:指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经市政府同意设立的,对有关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统一指挥协调的各专项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委员会等机构。
  (8)应急工作机构: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和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日常办事机构。
  (9)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10)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1)应急演练: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练。
  (12)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13)恢复:指在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8.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县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8.3实施日期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6篇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指导全省村镇供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村镇供水安全应急机制,正确应对和高效处置村镇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人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XXXXXXX水法》、《XXXXXXX传染病防治法》、《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XXXXXXX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四川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四川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四川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省范围内村镇饮用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地震、洪灾、泥石流、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枢纽工程、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4、爆破、采矿等生产活动或地质变迁等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5、因人为破坏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水利厅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建立村镇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制订当地的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上一级相关部门各有关部门视情况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并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各级应急指挥小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二、等级划分
  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分为三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
  (一)Ⅰ级(重大供水安全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供水安全事件:
  1、因供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含48小时,下同)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用水量不到5公斤)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集镇5000人以上或分散农户1万人以上(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2、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3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3、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造成农村5000人以上的突发性停水事件。
  (二)Ⅱ级(较大供水安全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供水安全事件:
  1、因供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集镇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不含5000人,下同)或分散农户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2、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2人死亡或30人以上50人以下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3、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造成农村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的突发性停水事件。
  (三)Ⅲ级(一般供水安全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供水安全事件:
  1、因供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集镇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或分散农户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2、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1人死亡或5人以上30人以下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3、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造成农村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的突发性停水事件。
  三、应急预案体系
  (一)应急预案体系划分
  全省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分为四级:
  1、全省应急预案:省水利厅负责编制完成全省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2、市(州)应急预案: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完成本地区内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县(市、区)应急预案: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完成本地区内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供水单位应急预案。供水规模较在10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单位要制定本单位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
  省、市(州)、县三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相应的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有关供水单位应设立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本单位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
  1、省村镇供水安全应急机构与职责
  设立四川省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水利厅主管副厅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为省农田水利局,省水利厅办公室、规划计划处、水政水资源处,省防汛抗旱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专家组。办公室设在省农田水利局,联系电话:,传真:86943009,电子邮箱:。
  (1)领导小组职责:
  ①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②及时了解掌握村镇供水重大安全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省政府和水利部报告事故情况和应急措施;
  ③审定全省村镇供水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④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公安、水利、环保、卫生防疫、医疗救护等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⑤负责指导、督促、检查下级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起草全省村镇供水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负责村镇供水突发性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领导机构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负责协调公安、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组织救援工作;协助专家组的有关工作;负责对潜在隐患工程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传达和执行省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发布工作。
  (3)专家组职责
  领导小组专家组由供水规划、设计,大专院校,水环境监测,卫生防疫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领导小组的技术支持工作。其职责是:参加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研究分析事故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故调查,对事故处理提出咨询意见;受领导小组的指派,对地方给予技术支持。
  2、地方村镇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及职责
  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相应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内供水安全突发性事故的处置。主要职责包括:拟定本地区村镇供水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地区供水安全信息,及时向当地相关部门和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事故情况;指挥协调本地区供水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供水单位应急机构及职责
  根据当地相关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抢险应急预案,供水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供水应急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应急工作方案,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及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四、预防和预警
  (一)监控机构
  县级相关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村镇供水安全事故的监测、检查、预警工作,要设立并公开供水安全事故报警电话,多渠道获取本地区相关供水安全信息,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
  (二)监测信息
  1、旱情信息
  参见《四川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
  2、水污染信息
  参见《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
  3、水库工程信息
  参见《四川省水库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
  供水单位、群众发现供水工程取水建筑物,水厂构筑物,输、配水管网等发生垮塌或人为破坏事件时,有责任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向上一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
  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五、应急响应
  (一)总体要求
  出现供水安全事件,供水单位应在2小时内向上一级村镇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和当地政府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理;各级村镇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在获取信息后,应在2小时内向上一级村镇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和当地政府报告。
  对应全省村镇供水预防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三级。省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省重大供水事件的指挥调度。地方各级村镇供水安全应急指挥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事故应急、抢险、排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村镇供水单位负责本单位供水突发事件的处置。
  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随之自行启动。
  (二)Ⅰ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重大供水安全事件(Ⅰ级)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
  1、省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作出应急工作布置,在2小时内将情况上报省政府应急办公室。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当
  地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
  2、市(州)级应急机构派出工作组,协助配合省级工作组和当地政府共同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3、县级有关部门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先期进行处置,并在省、市(州)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三)Ⅱ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较大供水安全事件(Ⅱ级)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预案。
  1、市(州)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作出应急工作布置,并在2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市政府及省应急指挥机构。并立即派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当地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
  2、县级有关部门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先期进行处置,并在市(州)级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事故处理完毕后,由市(州)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报省领导小组备案。
  (四)Ⅲ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一般性供水安全事件(Ⅲ级)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预案。
  1、县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在接到应急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作出应急工作布置,并在2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县政府及市(州)应急指挥机构。并立即派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当地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
  2、应急事件发生后,农村供水单位应立即向县应急领导机构报告,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先期进行处置,在县级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事故处理完毕,由县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报省、市(州)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备案。
  (五)应急处理
  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当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
  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
  事故发生地应急机构要配合当地政府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具体按照《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出现应急事件后,应急机构应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4、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上级主管部门在主流媒体上发布。
  5、应急结束
  当供水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当地应急领导机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协助当地政府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
  六、应急保障
  (一)组织保障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成立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明确人员及职责,根据供水安全事件等级,迅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从组织上保障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二)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要设立专门的报警电话,安排人员轮班值守,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快速传递。
  (三)资金保障
  各级地方政府要设立村镇供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按照事故等级划分,由应急领导机构报本级政府,申请调用村镇供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四)物资保障
  各级领导机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事故时,由当地政府统一对物资进行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应当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
  (五)医疗卫生保障
  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应急领导机构要在当地政府协调下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六)交通运输保障
  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七)治安维护
  当地公安部门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八)技术保障
  要建立村镇供水安全应急专家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支持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加强对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和应急处置培训,并加强对分散供水户的技术指导和宣传。
  七、后期处置
  (一)调查与评估
  供水安全应急终止后一周内,供水单位成都年终会议、市级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应向上级领导小组提交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事故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经验教训等。
  应急领导机构要对事故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二)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政府负责。需要省、市政府援助的,由事发地政府提出请求,逐级上报。省、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卫生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指导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后,才能恢复供水。
  (三)奖励与责任追究
  各级政府、省级有关部门对参加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处置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八、附则
  (一)预案的管理和更新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和完善或应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二)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7篇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雅安市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地预防和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最大限度地保护水生态环境不受污染,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侵害,减少因水体污染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及危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XXXXXXX环境保护法》(XXXXXXX主席令第九号)、《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XXXXXXX主席令第八十七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xx〕119号)、《雅安市相关部门关于印发雅安市相关部门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雅府发〔20xx〕19号)等相关规定和程序,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各类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本预案中所指突发水污染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水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受污染对象主要包括地表水、饮用水及地下水。
  (四)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地方相关部门和有关部门应立即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五)事件分级
  参照国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标准,将突发水污染事件按照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1)因水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水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水环境污染造成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2.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1)因水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__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水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水环境污染造成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水污染事件。
  3.较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1)因水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__万元以下的;
  (4)因水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水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水污染事件。
  4.一般突发水污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水污染事件:
  (1)因水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水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水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对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水污染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二、组织指挥体系
  雅安市环境保护局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设在市环境保护局局办公室,由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环境监察支队、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管理信息中心及市环境保护局相关科室人员所组成。在市政府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下,配合相关部门紧急开展环保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应急工作。雅安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事故现场及时测定环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消除现场遗留危险物质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负责调查重大突发水污染应急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一)应急指挥组及其职责
  指挥长:王强
  副指挥长:陈心愚、王颀、易海燕、凌云扬
  总指挥组负责雅安市环境保护局水污染应急事件的全面工作;领导水污染应急现场环保工作组工作。
  (二)信息组及其职责
  组长:王颀
  主要成员单位:雅安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环境监察支队、环境应急管理信息中心
  成员:王科、赵韩军、伍少泽、陈昊、陈森杰、刘皓月、潘哲、毕选涛等
  职责:负责对水污染应急事件信息的收集、汇报、发布,做好上传下达和对一线处置工作的监控,督促有关县(区)相关部门、部门按要求落实各项处置措施。
  (三)现场监测组及其职责
  组长:凌云扬 副组长:刘子芳
  主要成员单位:雅安市环境监测站
  成员:赵 兵、王松涛、李大军、荣 勇、刘 辉、王玉云等监测站人员
  职责:负责水污染应急事件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科学分析污染变化趋势;根据现场调查、监测结果,确定污染事故类型、危害、污染范围并编制监测报告,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安全防范、救援、环境安全处置技术等方面的决策依据;负责对事故污染实施跟踪监测,为应急工作的终止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和检查各地区监测部门的应急监测工作;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现场监察组及其职责
  组长:王颀 副组长:赵韩军
  主要成员单位:雅安市环境监察支队
  成员:刘闯、朱振华、张 兵、刘茜等支队人员
  职责:开展对突发水污染应急现场勘查工作,及时形成报告上报应急指挥部;协助当地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现场处置与技术咨询组及其职责
  组长:陈心愚
  主要成员单位:监察支队、监测站、环评科、总量科、污防科、生态科
  成员:监察支队、监测站、污控、环评、生态、应急中心等科室人员
  职责:参与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应急工作,协助应急指挥部对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对事故危害进行预测,对在现场应急救援单位进行技术指导。
  三、预防预警机制
  (一)建立重大水体污染预防预警信息监测与报告体系,全面掌握重要水体水质状况。对本辖区内重要河、库地表水和集中饮用水源地、重点地下水源地水质进行定期常规监测,根据地表水水质功能区划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进行常规监测断面的布设、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的确定和监测数据结果的报告。按照国家和省、市环境监测和数据传输、报送的技术规范执行。市环境监测站是全市各类水体水质监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负责对水体水质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并定期、及时将水质监测情况按规定报送市环境保护局在市环保局网站公示。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市保护局报告,并初步分析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
  (二)全面掌握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依托全市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根据企业和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特征,掌握企业和单位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加强对排污企业和单位的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和监督管理,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按照排污许可证监控排污企业和单位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
  (三) 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当出现可能导致突发水污染应急环境事件的情况时,要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门。
  (四) 市环境保护局各部门要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综合分析和评估市内常规监测数据、环境监管信息和安全生产信息,包括对发生在辖区外但有可能对我市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上报。
  (五) 建立信息交流网络平台。与各有关单位的应急处置管理系统保持信息及时快速传递,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普及水体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防护知识,实现重大水体污染事件信息互通。
  (六)预警行动。雅安市环保局获得可能发生水体污染事件信息后,应立即向所在地相关部门报告,由所在地相关部门及其有关部门视情况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研判。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2)防范处置。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在受污染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不能直接接触和不能饮用的水体等健康防护措施。
  (3)应急准备。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并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对可能导致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
  (4)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解读。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七)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发布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的相关部门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宣布解除预警,适时终止相关措施。
  四、应急响应
  (一)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得到核实后,雅安市环境保护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召开应急指挥部全体人员会议(如遇通讯中断必须自行到市局机关大院集结),根据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情况布置应急准备工作;各专业应急组迅速进入应急状态,集合待命;检查落实环境应急队伍、物资的储备;对局属各单位的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和布置。
  在尚未确定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市环境保护局立即派出环境应急监察、监测小组赶赴事发地现场,协助县(区)环境保护局及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辖区内的环境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5)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
  (6)波及其他区县的,要及时相互通报。
  (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同时,根据事发地县(区)政府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及时向市环境保护局、市政府报告,进入分级响应程序。
  (二)分级响应制。
  应急事件工作坚持属地化处置的原则,各县(区)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支援。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特别重大(I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I级响应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Ⅱ级响应由省环保局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Ⅲ和Ⅳ级响应由市环境保护局和各地区政府组织实施。
  (三)分级响应程序和内容
  1.应急预案启动后,相关的专业应急队伍、救援庆典用品、现场监测和处置设施必须按照规定时限要求集结到位,应急指挥部成员和应急专家等有关人员在接到命令后应及时到位。
  2.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严格遵守报告时限和程序。
  (1)坚持“边处置边报告、边核实边报告”原则。
  (2)按照《雅安市相关部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雅办函〔20xx〕11 号)、《***雅安市委办公室 雅安市相关部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雅委办〔20__〕50号)等文件要求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在规定时限内报送信息。
  3.在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处置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
  4.为避免因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或扩大,各县(区)环境保护局立即对辖区内涉突发水污染应急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排查,每天坚持向市环境保护局电话报告风险源企业动态, “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
  5.组织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突发水污染应急造成和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具体情况分析。根据专家的建议,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环境应急工作。
  6.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可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并经市政府同意,请求省环境保护厅等有关部门支援。
  (四)应急处置
  1.处置措施
  按《雅安市突发水污染应急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中部门职责组织实施现场处置工作,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提出的污染控制建议。涉及工业企业和危险品重点监控单位的污染事件,应立即与业主单位联系,指导其进行事故处理。
  2.现场处置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2)控制污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扩散和蔓延,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危害。
  (3)现场人员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应报请市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或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在不能与之取得联系的紧急情况下,可先行处理后报告。
  (4)应急处置工作立足长远,应彻底消除危害,保证污染无继续发生可能。
  (五)扩大应急
  对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的突发污染事故的发展状况,及时报告上级应急指挥部,请求启动上级应急预案。如事态紧急,应请求当地驻军、武警部队或请求省政府及省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调集专业处置力量和资源增援。
  (六)安全防护
  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故的特点,佩戴相应的专业防护庆典用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事发现场的程序。
  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协助现场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办安排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向群众告知应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七)应急终止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八)信息报告及通报
  1.报告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报告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负有管理责任的部门和单位;负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能的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事发地县(区)相关部门。
  2.信息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按照《雅安市相关部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雅办函〔20xx〕11 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3.报告分类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3类。
  初报主要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源强、可能的危害症状、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及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主要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主要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以及有关建议意见。
  4.事件通报
  事发地环境保护局在应急响应的同时,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市县(区)环境保护局通报情况。
  突发环境事件中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或者事件可能影响到境外的,由市外侨办按《雅安市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报省政府外事办。
  5.信息发布
  突发水污染应急造成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和损失等有关信息,由市环境保护局报雅安市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发布。对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字的发布,应征求评估部门的意见。对于一般性事件,主动配合新闻宣传部门发布,对影响重大的事件的信息发布,经市政府批准后,根据需要及时发布。
  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终止按照国务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或国家环保总局的规定实施。
  Ⅱ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终止由省政府或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
  Ⅲ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终止由市政府或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
  IV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终止由事发地县(区)相关部门或县(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构决定。
  五、应急终止与后期处置
  (一)应急响应终止
  当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的条件已经排除、污染物质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时,由启动响应的政府终止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须继续进行为止。
  (二)事件调查与损害评估
  由环境保护局牵头,会同监察机关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在应急调查的基础上,查明事件详细原因和性质。
  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要及时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
  (三)善后处理
  事发地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制订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保险机构要及时开展相关理赔工作。
  (四)责任追究
  对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依照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对玩忽职守,不服从上级命令和指挥,临阵脱逃或阻碍应急处置行动,扰乱社会秩序、谎报情况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党纪、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应急保障
  (一)应急响应设备设施。雅安市环境保护局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为突发水污染应急环境应急专业队伍,应当配备应急工作所需的通讯工具、信息化设备、监测仪器、防护用品和应急交通工具等设备和设施。所需设备设施由市环境保护局突发水污染应急指挥部从环境监察 大队、监测站及市环境保护局各科室调配使用,及时补充购买所欠缺的应急设备设施。
  (二)雅安市环境保护局根据突发水污染应急工作实际情况,制订演练计划,适时组织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演练。
  (三)将日常突发水污染应急事故应急演练和应急指挥部维护应急工作所需仪器、设备(如卫星电话、监测仪器等)所需经费列入日常财政预算,在庆典用品、资金和物质上给予充分保障。
  七、附则
  本预案由雅安市环境保护局水体污染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解释与实施。雅安市环境保护局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修订本预案。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8篇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饮用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红星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1.成立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吕扬文
  副组长:程明辉、林曙绛、李威远庆典公司、董 蕾、曹仁敏、孙永辉
  成员:
  2.学校生活饮用水检查范围:
  (1)学校生活用水
  (2)师生用直饮水
  3.报告范围
  (1)水质污染
  (2)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
  (3)水源性疾病暴发
  4.突发事件的报告
  当发现有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时,发现的当事人应立即向吕扬文校长报告。吕扬文校长为水污染事件向上级部门报告的第一责任人。经吕扬文校长分析确认后,以最快的方式将情况向中江庆典公司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江庆典公司市教育局及庄园街道相关部门报告。如果吕扬文校长因事不在校时,则按领导小组人员顺序依次报告。
  5.应急处理程序
  (1)当发生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件时,设备管理员应立即关闭供水系统。
  (2)第一负责人立即召集应急小组会议,进行安排布置。
  (3)协助医务人员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
  (4)设备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负责对供水系统进行监控,不允许其他无关人员接近该系统。
  (5)立即联系中江庆典公司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水质检测,积极查找污染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作好消毒药品和其它所需物资的准备工作。
  (6)发出紧急通知,告知师生有关注意事项,出现身体异常情况者尽快与医务室林红萍联系,将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7)与相关医疗部门联络,安排医务人员或120等到现场防备和处置紧急情况。
  (8)派人负责与自来水公司联系,协调安排送水车,为学校送水,保证基本生活用水。
  (9)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作好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的清洗、消毒工作,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
  (10)水污染事件得以控制或有效解决后,分析总结事发原因及今后预防措施,并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培训,将分析总结报告报送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29篇
  成都市栾城区供水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石栾安委办[20__]24号文件规定,保障城市安全正常供水,维护社会稳定,特制订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确保城区供水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有序和城市供水安全地进行,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供水现状,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明确职责。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单位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明确、分工协作。
  2、依靠科学。充分利用一切先进技术、设备,采取科学方法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系统联动,科学应对。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确保预警、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预案中涉及的职能部门应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突发事件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应急处置工作快速有效。充分发挥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抢险队员的作用。
  (三)编制依据本应急预案根据《XXXXXXX水法》、《XXXXXXX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水利部《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栾城县城区供水管理办法》制定。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城区供水区域内发生的各类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以及下列供水突发公共事件的`抢险、抢修、救援等应急处理工作。
  1、城区水源或供水设施遭受破坏或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
  2、地震、洪灾等导致取水受阻,泵房(站)淹没,机电设备毁损,输配设施等严重损坏;
  3、城区主要输供水干管和配水管网遭受大面积破坏或突发灾害影响大面积区域供水;
  4、传染性区域疾病;
  5、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停电、供水区域减压等;
  6、供水水质出现问题造成人员病、亡。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栾城区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其组成如下:
  组长:张建永
  副组长:张兴东
  成员: 王书亚 任书立 王国欣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人王国欣,成员:邢增川、赵贤江。明确分工,分组落实责任。
  (二)组织机构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具体安排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和实施,针对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布预警等级。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展开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动用应急队伍做好事故处置、控制和善后工作。
  2、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总体的调度和协调,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信息,随时关注应急突发抢险进度及最终处理结果,及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
  保持整个应急预案过程中网络通信畅通,随时根据事故发展情况通报事故现场态势。
  三、预警级别
  本应急预案事故预警按一级至四级排序,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
  (一)一级预警
  1、供水设施及管网遭到破坏,造成全城区内停水,且36小时以上不能恢复供水。
  2、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致使饮用水各项微生物指标出现严重超标,造成人员病、亡。
  (二)二级预警
  1、供水设施及管网发生事故,造成对供水区域内大部分居民终止供水,且36小时以上不能恢复供水。
  2、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致使饮用水部分水质指标明显超标,造成较大影响。
  3、供电设施受到损害,造成城区供水压力严重不足。
  (三)三级预警
  1、制水设施及管网受到损坏,造成对供水区域内部分居民终止供水。
  2、水源受到污染,致使饮用水个别水质指标明显超标,造成一定影响。
  3、供水设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四级预警
  1、因制水设施出现故障,供水管网受到损坏,造成对供水区域内少部分居民终止供水。
  2、因制水设施和供水设施发生故障,致使用户的管网水质个别水质指标出现轻度超标。
  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展趋势可随时升级或降级。
  四、预警级别响应
  (一)各级预警响应
  1、一级预警:由上级主要领导任应急救援预案总指挥,并在现场亲自指挥。
  2、二级、三级预警:由单位总经理任应急救援预案总指挥,并在现场亲自指挥。
  3、四级预警:由单位分管经理任应急救援预案总指挥,并在现场亲自指挥。
  响应级别按照水污染事件发展趋势可随时升级或降级。
  (二)日常预防预警机制
  1、为实时监测、控制水源地的水质水量安全状况、提高风险预警、预报能力,供水井全部配备变频及消毒设备,并对各供水井进行联网电子监控,随时掌握供水井运行情况。
  2、自设化验室,每周取水样检测,对城区供水水质进行检测,随时掌握供水井饮水安全情况。
  3、卫生监督部门定期抽取水样,对城区各供水井水质进行检测。随时掌握城区供水状况,并对城区供水运行状况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并做出报告。
  五、事件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本城区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目击者、单位或个人)有责任及义务立即拨打88031652(供水服务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接到报告后,领导小组应立即指令相关部门派人员前往现场初步确认是否属于供水重特大突发事件。供水重特大突发事件一经确认,应急领导小组或应急处理办公室须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启动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供水突发重特大公共事件发生单位接到报告后,必须做到:
  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
  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3、迅速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证据收集工作。
  4、服从应急领导小组统一布置和指挥,了解掌握事件情况,协调组织事件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等事宜,并及时报告事态趋势及状况。
  (三)因抢救人员、恢复生产以及疏散交通等,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四)发生供水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应在事件发生后按上级要求时限将事件快速报送应急领导小组,由应急领导小组核准后分别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六、主要供水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抢修应急预案
  (一)自然灾害工作预案
  1、自然灾害发生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接到自然灾害报告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召集全体人员组织抢险工作。
  3、到达现场后立即组织抢险工作,确保人员、设备、设施安全。
  4、供电电源和供电设备被破坏时,采取的措施是:
  (1)如能自己抢修的应积极进行抢修,争取及时供水。
  (2)如需供电部门抢修时,应及时与供电部门联系进行抢修。
  5、如发生水源井或供水设施损坏时,供水应急抢险队员应科学有序的积极配合机泵维修人员进行及时的抢修工作,以便快速恢复供水生产。
  6、如损坏严重时,较长时间无法恢复供水,由单位组织人员及时启动供水应急预案,以保证居民供水。
  7、单位积极组织灾后设备修复工作,力争最短时间内恢复供水。
  (二)水源地防投毒预案
  1、落实对水源地的专人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
  2、明确水源地、的安全防范管理制度、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各项登记、验证手续,加强对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管理,组织防范检查,及时整改。
  3、加强泵房技防措施,安装24小时远程监控系统。
  4、一旦发生水源、供水系统受到有毒化学物品污染时的主要措施:
  (1)立即停止取、供水,控制污染扩散。
  (2)及时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并派有关人员迅速检测水源地、制水、供水设施的污染情况。
  (3)由排险抢险队伍配合有关部门清除污染。
  (4)由抢险队伍紧急抢修、更换设施或采取其他方式保证居民生活用水。
  (三)供水管道抢修预案
  1、24小时值班人员接到重特大事件电话后,立即报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及时调整供水调度方案,并组织人员、设备、物资迅速赶赴现场。
  2、应急抢险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
  3、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由应急办公室通过各种形式发布相关区域停水信息,并做好解释工作。
  (四)水质事故处理预案
  1、值班人员发现水质超标时,应立即停止取供水,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2、应启动供水应急预案,进行调配供水。
  3、水质监测中心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事故原因分析,确定具体解决办法并组织实施。
  4、调动水务局、城管局及消防队蓄水车向故障供水区域送水。
  (五)防破坏工作预案
  1、迅速报110。
  2、应急救援队伍协助公安人员紧急救援疏散事发区内及周边人员,营救伤员。
  3、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七、监督与管理
  (一)应急处理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对在发生供水突发公共事件时迟报、谎报、漏报、瞒报、误报信息,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或在处理事件中失职、渎职、不服从指挥、临阵脱逃的人员以及危害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员,单位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单位和事件发生单位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件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八、附则
预防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范文 第30篇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学校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预案预防目标
  1.普及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学校教职工的饮用水安全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三、具体措施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普及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学校教职工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加强日常饮用水供水检测,做好饮水机设备的检测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污染水源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管理
  1.报告制度及上报人员:
  学校桶装水一旦受到污染(或接到供水单位告知污染),由发现人(收到供水单位通知第一人)及时向第一责任人(组长)汇报。由第一责任人发出指令,由安办、办公室、总务人员分别向教育局和卫生监督、医院等相关部门报告。
  紧急上报人员:
  2.做好现场保护和水源处理
  保护好污染水源现场,请卫生防疫监督局及时提取水样。将污染水源彻底放尽,停止饮用。
  保护污染水源人员:
  五、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指挥教职工协调作好校区水源污染的应急处理工作。
  六、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应经常教学环境与饮用水卫生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卫生规范化管理。加强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公共卫生事件。
  4.加强饮用水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预防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普及饮用水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饮用水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13699091992 18908235072 发送短信